•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去年中晚秈稻粳稻大豆質量監測報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4





      為保障國家糧食質量安全,日前,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2022年新收獲中晚秈稻、粳稻和大豆質量監測報告。


      報告顯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12個省份開展了新收獲中晚秈稻質量調查工作,其中江蘇、浙江、重慶、貴州為首次納入全國統計范圍。共采集檢驗樣品12746份,按產量權重換算后,全部樣品出糙率平均值77.3%,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7.7%、43.4%、29.1%、7.0%、1.7%,等外品為1.1%;中等(三等,出糙率不低于75%)以上的占90.2%;整精米率平均值54.1%,不低于44%(對應三等以上)的比例為85.9%;不完善粒平均值2.8%。其中,湖南共采集檢驗樣品2668份,涉及14市104縣(區)。出糙率平均值77.1%(二等),變幅65.2%—85.2%。一等至五等比例分別為16.4%、45.7%、25.0%、7.0%、3.0%,等外品比例2.9%,中等以上的占87.1%。整精米率平均值51.4%,變幅7.9%—74.6%;其中不低于44%的比例為82.4%,不低于50%的比例為58.9%。不完善粒平均值2.0%,變幅0.0%—24.6%,主要是未熟粒和病斑粒。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寧夏等6個省份開展了新收獲粳稻質量調查工作,覆蓋58市的274個縣(區)。共采集檢驗樣品6161份,按產量權重換算后,全部樣品出糙率平均值80.2%(二等),中等(即三等,出糙率不低于77%)以上的占94.2%。整精米率平均值65.0%,不低于55%(對應三等以上)的比例為96.8%,不完善粒平均值3.8%。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8個省份開展新收獲大豆質量安全監測工作(8省份大豆產量占全國大豆總產量的80.9%),覆蓋86市,其中山東、四川為首次納入監測范圍。共采集檢驗樣品1386份,按照產量權重換算后,全部樣品完整粒率平均值90.3%(二等),國標中等以上的占89.8%。損傷粒率平均值3.8%,符合等內品(不高于8%)的比例為92.2%。粗脂肪含量平均值20.2%,達到高油大豆的比例為55.1%;粗蛋白含量平均值38.6%,達到高蛋白大豆的比例為29.5%。其中,黑龍江共采集檢驗樣品720份,涉及13市。完整粒率平均值88.8%(三等),變幅69.9%—99.4%。一等至五等比例分別為7.5%、30.6%、49.2%、9.4%,2.9%,等外品比例0.4%,中等以上的占87.3%。損傷粒率平均值4.3%,變幅0%—18.6%,其中符合等內品要求的比例為91.9%。粗蛋白質含量平均值37.9%,變幅33.5%—41.5%;符合高蛋白質大豆標準的比例為19.8%。粗脂肪含量平均值20.5%,變幅17.9%—23.2%,符合高油大豆標準的比例為66.2%。


      此前,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在解讀2022年糧食生產情況時表示,2022年南方地區持續高溫干旱,對秋糧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中央財政緊急安排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災,強化田間管理,特別是近年來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對農業防災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 鮑小鐵)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