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部分地區秋糧作物和海洋漁業陸續迎來收獲期。今年,各地通過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夯實了豐收基礎。
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當前,東北地區水稻、玉米正在灌漿,大豆正在鼓粒;南方雙季晚稻陸續進入拔節期,長勢好于常年。
今年的秋糧田管中,吉林、山東、陜西等省份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密植”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江蘇、江西等省份今年則探索病蟲害監測和處置裝備的全面“組網”,實現精細化田管。
眼下,部分地區的秋糧品種已率先迎來收獲,黑龍江省200多萬畝鮮食玉米陸續開啟收獲。在青岡縣的這片高標準農田里,種植戶們第一次用上了莖穗兼收機作業。
四川省水稻陸續開鐮。今年,四川首次啟動了“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廣安的水稻千畝高產展示片采用了“側深施肥、高效移栽、減穴穩苗機插”等一系列核心技術,所有水稻千畝高產展示片經過實收測產,平均畝產均達到了700公斤以上。
隨著為期三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期結束,日前我國南海海域和東海部分海域已經開海捕魚。在福建東山的后井碼頭,第一批出海歸來的漁船正陸續進港卸貨。連日來,這里每天進出海港的漁船大約有120艘,卸魚量達到1000噸。
而在廣東湛江,智慧海洋牧場也開啟集中收獲。今年,當地投入使用的“恒燚1號”等深遠海養殖裝備及近海養殖的部分重力式網箱,實現了傳統養殖業的智能化升級。像這樣的重力式網箱,每個可以產魚10萬斤左右,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優質海產品。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