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主產區因地制宜探索新“稻”路 廣袤田野上繪就好“豐”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12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半,進度略快于上年同期,冬小麥、冬油菜播種開局順利。今年秋糧有望再獲豐收。


      從各地實打實收的情況看,秋糧面積增加,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秋糧單產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旱地作物單產提高。


      種糧“老把式”實現技術迭代


      位于長江中游的湖南省是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也是我國水稻第一生產大省。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湖南看一看。


      在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種糧大戶馬強的中稻田正在進行最后的收獲。經過實收稱重,他對今年的收成心里有了底。


      湖南長沙望城區種糧大戶馬強稱:“最近三年,今年產量是最好的,相較于去年,每畝能夠提升100斤左右。”


      馬強是土生土長的橋驛鎮人,十年前,他試著流轉村里的土地開始自己種田,流轉面積從最初的100多畝增長到現在的460多畝。而這十年間,馬強在耕作中感受到了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機設備的不斷升級。


      馬強說,今年種植的水稻是他種地十年來用上的技術最多的一次,每個環節都“武裝到了牙齒”。春耕時,選擇高產優質稻種進行工廠化集中育秧,通過機械化移栽實現合理密植;田管過程中,測土配方施肥和一噴多促等綠色防控技術也全面應用,提升糧食品質。


      而在收獲環節,馬強的合作社今年也進行了全面換新。新的農機不僅收割效率更快,脫粒更干凈,損失率還降低一個百分點以上,更重要的是新出臺農業機械以舊換新政策讓他們節省了不少資金。


      今年,望城區制定適合本地氣候土壤的良種清單、化肥減量增效新型技術清單和新型農機具清單。靠著這三張清單,像馬強一樣的種糧大戶在種植過程中更加科學高效,支撐起了今年的糧食豐收,預計望城區全年總產量可達24萬噸。


      種糧“小白” 跨省種地有秘訣


      在更好的科技和政策的驅動下,在湖南,不僅是本地的老種植戶們種植水平不斷提升,一批外省的年輕代新農人也選擇跨省來種地。雖然他們掌握的種植技能還不夠多,但是今年也一樣實現了大豐收。


      大家好,我是來自江蘇鹽城的劉曉宇,我在益陽赫山種了3000多畝地。我們今天開始收割,大家看一下我田里的這些谷子大概能有多少產量?其實今天上午我們割了兩車,算下來平均畝產量在1500斤左右,較去年增產了大概80斤。


      其實怎么增產,我覺得總結來說要有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種就是我們今天這個品種,我選用的是清蓮絲占,是一個低吸鎘品種。低吸鎘品種有效地阻礙了水稻對鎘的吸收,保證了糧食安全。


      然后說良田,我現在所種的這些田都是經過高標準改造的,可以很快速上水也可以放水,包括機耕道的建設,很方便我們所有農機的使用,像這種高標準農田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


      第三點就是增產的良法。今年我們聽從植保站老師的要求,在田里面放置了很多綠色的誘捕燈,有了誘捕燈之后,我們可以大大降低蟲的基數,降低蟲的基數就會讓我們少用農藥,從而保證了水稻的品質。


      最后一點說良機,我們收割全部采用收割機,包括先開始的播種,我們都是用插秧機插秧增加了效率,每畝的用種量也會提高,基本苗就會多,叫合理密植,保證了基本苗之后,我們才能保證產量。


      對于我們“90后”新農人,農村的舞臺越來越大,我們對農村的想法也越來越多,所以說我們愿意回到農村,同樣可以闖出一番天地。


      探索新“稻”路 繪就好“豐”景


      剛剛通過一老一新兩位種植戶,我們看到了今年湖南省秋糧生產出現的新變化。在這背后,是湖南全省推出的一系列針對性的新舉措,讓糧食產能得以穩步提升。


      根據最新農情調度,今年湖南省秋糧生產形勢良好,全省2200多萬畝中稻基本收獲完成,1900多萬畝晚稻即將開鐮收割。


      今年年初,湖南就明確了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615億斤左右的目標。其中最突出的舉措就是在全省推廣集中育秧設施的建設。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龔志明稱:“我們爭取了各級投入18多億元,在全省布局建設集中育秧設施1800萬平方米,新增服務大田面積550萬畝以上,穩定了雙季稻面積,提升了秧苗質量。”


      今年湖南省將合理密植作為提單產的首要技術在全省推廣,實施機插、機拋作業補貼1000萬畝,能夠帶動全省畝均基本苗增加10%以上。


      與此同時,今年審定鎘低積累水稻品種8個,在全國率先實現早、中、晚稻全覆蓋。


      龔志明稱:“我們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資金95億元,統籌使用商品糧大省獎勵等資金9億元,確保集中育秧、機插機拋、社會化服務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同時也保障種糧主體的正常的收益,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