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豐收的季節。山東各地的田間地頭,大型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沃野之上;湖北省應城市39萬畝糯稻收割接近尾聲;青海省色澤艷麗的紫色葡萄掛滿枝頭......多地呈現一片豐收的景象。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半,進度略快于上年同期,今年秋糧有望再獲豐收。從各地實打實收的情況看,秋糧面積增加,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秋糧單產進一步提高,特別是旱地作物單產提高。同時,冬小麥、冬油菜播種開局順利。
“經實地測產,該地塊每畝產量可達918公斤!”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苑莊鎮演馬村的玉米單產提升示范方田,掛在枝頭的玉米棒露出了飽滿的顆粒,汶上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正開展玉米現場測產工作。
得益于科技賦能,汶上縣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采用了精細播種、施種有機肥、鋪設滴灌帶等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田間管理,充分挖掘地、種、肥各要素和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耕作的增產潛力,確保了糧食豐產、農民增收。
在增產增收的同時,收獲和存儲也要更加高效。
在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通過確立以麥椒套種為核心的種植模式,形成了三夏“麥倒一片綠”、三秋“田間一片紅”的景象。種植戶們通過辣椒專用收獲機一次就能完成摘果、輸送和自動卸料的工作。辣椒種植戶王沈端介紹:“一臺收割機8個小時的工作量達到50畝地以上。”倉儲也有了全新升級。今年當地新添了一大批冷庫,剛收上來的干椒第一時間就運送到冷庫里保鮮。
“土特產”托起鄉村振興“金飯碗”。眼下,山東濟南的獼猴桃迎來采收季。垛莊鎮地處濟南南部山區,近幾年當地成立獼猴桃種植合作社,實現了南果北種。在貴州威寧的萬畝蘋果種植基地,一筐筐蘋果通過山地軌道運輸機下山。新投入使用的山地軌道運輸機一次可以運送400公斤的貨物,大大降低種植戶的勞動強度。
眼下正是秋冬種關鍵時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凼底鄉的農技人員、種植戶們在田間地頭忙碌。凼底鄉積極謀劃“稻油”輪作、“稻+N”產業發展,因勢利導推廣“一年四季是旺季”農業發展模式,秋冬種期間大力發展油菜、蔬菜產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戶收益。
“通過找準種植大戶,摸準農戶種植意愿,及時搞好秋收和田土翻犁,確保地不荒、人不閑,最大限度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凼底鄉農技站長鄧艷紅介紹,今年,凼底鄉計劃種植油菜1.6萬畝,蔬菜6000畝,秋糧800畝。
又是一年豐收景。業內專家指出,今年不少地區開始對基礎設施升級。在種植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技專家全程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把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送到田間地頭,激活產業發展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閆芳馨 宋子節)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