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高新科技已廣泛應用到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眼下,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46.8萬畝麥田正遭遇春旱考驗。當地農業部門啟動“云端春管”模式,通過無人機變量追肥,物聯網系統精準調控智能水閘,實現節水節肥。
在連云港市贛榆區城頭鎮這處稻麥智慧種植基地,這幾天,無人機飛手在收到基地智慧農業系統推送的飛行區域作業地圖后,正忙著操控農業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進行施肥作業。
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農業植保無人機飛手張帥說:“我們現在用的無人機載重70公斤,1小時能完成200畝作業,比人工效率提升40倍,藥肥誤差控制在10厘米內。”
在種植基地附近的智慧農業指揮中心,農技人員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遠程查看田塊墑情,通過衛星遙感墑情數據,系統自動計算灌溉量,再通過接入物聯網的智能灌排系統進行灌溉,比傳統方式節水近40%。系統還會將需要優先灌溉和優先施肥的區域信息推送到農戶手機上,便于農戶合理下達指令、進行作業。
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小麥種植戶宋忠朕告訴記者,“現在用這個智慧平臺,澆水施肥都受手機遙控,我承包的2000畝小麥5天就管護完了”。
目前,連云港市贛榆區稻麥智慧種植基地已實現智慧春管覆蓋率100%,節水節肥率達30%,預計今年小麥畝產仍可保持500公斤以上。
福建連江:春耕備耕正當時 育苗盡顯“科技范”
最近幾天,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各地的春耕備耕工作正在持續推進。在福建福州的連江縣,農戶搶抓農時,通過物聯網、自動播種設備等“科技”手段,來培育蔬果種苗,為春耕生產提供科技保障。
在福州市連江縣丹陽鎮的一個育苗基地,記者看到,村民們正熟練地用自動播種機播辣椒種,一系列工序不到10秒,一氣呵成。據工作人員介紹,這臺自動播種機每小時能播種800盤,相較于傳統的人工播種,效率大幅提升。
據介紹,去年8月以來,這個育苗基地正式接入物聯網技術,每一個育苗大棚內,都配備智能傳感器和實時監測系統。村民們通過手機,就能實時掌握南瓜、絲瓜、冬瓜、茄子等種苗的生長情況,還能對種苗的生長環境進行智能調控。
為了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當地在去年底,就提前制定了育苗計劃。據了解,連江作為福州重要的蔬果種苗育苗基地,今年以來,已培育瓜果蔬菜種苗超1000萬株,種植蔬菜約1.5萬畝。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