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廣西賀州市昭平縣,韭菜薹陸續成熟,村民們搶抓農時加緊采收,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
在賀州市昭平縣北陀鎮風清村的韭菜薹種植基地,記者看到,一壟壟韭菜薹縱橫分布、翠綠無邊,工人們正嫻熟地掐取韭菜薹。隨后,這些采摘好的韭菜薹將被分揀挑選、打包扎捆。
采摘工人李蘭稱:“我們的韭菜薹一般要達到30—40厘米才能夠采摘,花苞開花了的就不能夠采摘了。”
韭菜薹具有生長快、可采周期長、產量高等特點,是村民口中的“勤快菜”,其鮮嫩的口感也很受消費者的青睞。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北陀鎮風清村某韭菜薹種植基地負責人雷伯堯稱:“我們種植這個韭菜薹,從生長期到結束生長期一般都是3年,每年的豐產期是4月份到10月份之間。”
江蘇泰州:時令蔬果“搶鮮”上市 新科技帶來高收益
近期,江蘇泰州地區的時令蔬果紛紛進入成熟采收期。當地農民應用新的技術,使得時令蔬果成熟早、品質高。
在泰州市白米鎮這處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棚里一根根蘆筍破土而出,翠綠鮮嫩。村民們正忙著采摘、分選、裁切、打包發往外地,每天這里的產量能達到1500斤以上。
江蘇省泰州市白米鎮大安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徐浩稱:“我們在大棚里面裝了一個二棚。二棚的作用就是保溫,提高蘆筍的生長速度。現在的批發價是五元多一斤,比正常上市那會兒(三月份)高了一元多。”
眼下,泰州市梁徐街道的苜蓿種植基地也進入采收季,這里的苜蓿生長周期約3個月,畝產超過2000斤,2月下旬剛剛上市就供不應求。
江蘇泰州某苜蓿種植基地負責人楊春稱:“每一熟可以收3—4茬,每一茬能收500斤,目前的經濟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在泰州市的一處大型草莓種植基地,這里的種植大棚采用了數字智能化技術,種植戶能隨時通過手機查詢并調節棚內的濕度、溫度等。
草莓種植戶稱:“通過智能大棚,我們能將草莓的畝產量從原有的2500斤提升到現在的3500斤左右,大概每畝的銷售額在6萬元左右,純利潤達到3萬元,是普通大棚的雙倍。”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