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大講堂暨2025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廣州舉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4





      2025年4月20日,新質大講堂暨2025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千年商都”廣州這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城市,在“永不落幕”和“引領市場”的第137屆廣交會期間正式開講、成功舉辦。來自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社會組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端智庫的領導和院士專家以及企業家等出席活動。

      本屆活動“以大農業觀為引領推進農業現代化,奮力繪就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新范式”為主題,匯聚30余位院士專家及政企代表,聚焦大農業觀與大食物觀的創新實踐,圍繞農業新質生產力內涵與外延、農林牧漁全產業鏈布局、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構建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研討。活動通過新質報告分享、標桿案例剖析及產學研對接等環節,推動傳統農業與新質生產力深度融合,為破解資源約束、培育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供系統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全面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升級。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高新分會會長常偉鋒在"新質大講堂"啟動儀式上表示,該平臺以構建未來產業創新生態圈為使命,聚焦前沿科技領域創新要素整合,通過產學研深度協同和國際化資源聯動,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策源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常務理事、高新分會副會長、廣東千驪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書記、董事長劉建信指出,農業是立國之本,科技是現代化發展引擎。他強調,當前全球農業正處于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的深刻變革期,應秉持開放姿態破除行業壁壘,通過務實合作破解發展難題,攜手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命運共同體。高度詮釋了千驪農業“以科興農,與民共富”的宗旨,身體力行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以科技創新成果和實際行動構建高效、生態、可持續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千驪新范式。

      國務院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特邀副會長季曉南在其新質報告中,強調農業的未來關鍵在科技創新,要深刻理解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異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堅持農業優先發展要落到實處,堅持高定位、高標準,關注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破解標準化缺失與產業鏈低端化困局,為農業優先發展戰略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供系統性實施路徑。

      世界水產工程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顧問、世界銀行顧問、美國農業部顧問王兆凱在《基于硅藻的無病害循環養殖系統》新質報告中指出,我國雖為水產養殖第一大國,但刺身級生蠔等高附加值產品仍依賴進口,且因藥殘超標面臨出口壁壘。其研發的硅藻技術體系可同步提升養殖品質與生態效益,通過提取天然納米材料、飼料添加劑等20余類衍生品,打通水產增值鏈條,賦能產業綠色升級,助力構建"大食物觀"下的藍色糧倉新范式。

      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醫圣張機中醫藥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海平在新質報告中,揭示通過生物萃取技術將蟾蜍等傳統"五毒"轉化為高活性蛋白原料,突破藥食同源技術瓶頸,實現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生物醫藥雙向賦能,推動構建"醫養農"融合產業鏈,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健康中國2030與中醫藥振興發展戰略提供創新實踐樣本。

      河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健在《對中國式現代化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幾點認識》新質報告中,系統梳理新中國科技發展歷程,提出新質生產力需以技術創新為引擎、生產要素重組為路徑、制度創新為保障,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融合。報告強調,新質生產力將重塑經濟學分析框架,通過"技術-資本-勞動-制度"四維協同模型,賦能鄉村振興,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范式。

      在新質大講堂“新質案例”分享期間,廣東千驪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蘇同興博士以《從蛋白糾偏到生態共識解碼復合寡糖的跨界生命支持系統》為主題,分享了千驪集團蛋白糾偏技術在農業生態鏈中的跨維重構實踐。

      在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托馬斯·羅伯特·切赫(Thomas Robert Cech)首次證明RNA分子并不限于被動的遺傳信息載體--有催化功能,并能參與細胞的反應,和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德尼·奧爾特曼(Sidney Altman)發現可以切斷tRNA(轉移核糖核酸)前體的酶——核糖核酸酶P的基礎上,千驪集團利用中醫方法論,通過植物(中草藥)和生化技術萃取,研發復合寡糖,能夠激活微生物的特定代謝通路,實現DNA轉錄過程中對mRNA和tRNA的糾偏,從而實現蛋白質合成糾偏。并獲得9項國際發明專利和3項國內發明專利。在農業、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自然界水生態循環系統、人類健康、自然界中有益生態菌群的維護、跨學科技術融合實現多維生態增益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農業領域解決土地土壤利用和被利用的矛盾、作物產量與品質的矛盾。有效喚醒并促進土壤中嗜鹽菌、耐鹽菌群、光合菌群、乳酸菌素、酵母菌群、革蘭氏陽性菌群、發酵系的絲狀菌群等有益菌群增殖和益蟲種類數量。期間還分享千驪多年來的實驗數據和實踐基地情況,以科技興農助力實現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業強國目標,譜寫農業中國式現代化的千驪篇章。

      在2025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期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研究員滕中信教授,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原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商務部特聘會展專家郭牧和與會領導、院士、專家和企業家,圍繞科技如何服務新質生產力,在科技創新、糧食安全、健康等議題上充分討論,與會者紛紛表示很有啟發,新質大講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與合作平臺,是了解科技前沿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渠道,為科學家與企業家的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對接橋梁,一定將為我國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總結發言中,常偉鋒會長強調科技驅動創新發展,破局需要適度包容,營造開放包容活躍的創新生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要以敢作敢為、善作善成的擔當,為新時代的民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保駕護航,為新征程上科普推動與應用普及搖旗吶喊。

      活動期間,舉辦了新質大講堂特聘產業教授聘任儀式,常偉鋒會長和賈君洪秘書長為季曉南主席、王兆凱院士、王海平院士、王健教授頒發首批特聘“產業教授”聘書。

      活動期間,院士專家一行走進千驪農業(廣州)農科基地和國際院士專家科技服務站實地考察交流指導工作。

      本屆活動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高新分會主辦,中企科創(北京)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廣東千驪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活動由副會長韋統廣主持。廣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謝修志、廣東省蔬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文、廣州市黃埔區新龍鎮人民政府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劉世標、廣州市黃埔區新龍鎮副鎮長顧培根、廣州市黃埔區農業農村局農漁科科長劉璐等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代表,和千驪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紅玉、廣州開投智薈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良、康博士集團創始人李俊、久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久利、亞太(廣州)大健康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鎏、廣東從玉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游勇、廣州市全興漢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璐伶等新質企業代表出席活動。執行副秘書長、中企科創智庫創始人包歡,副會長邱海權列席。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劃之年。本屆新質大講堂暨2025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加大產業科技創新與科普力度、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上展開積極探索,持續守護農業“壓艙石”,迎接“三農”工作接續奮進的又一征程。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