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化、數字育秧、產業延伸 科技助力為農業生產裝上了“智慧大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5





      一年之計在于春。谷雨節氣之后,各地春耕生產進入大忙時節。接下來一起走進希望的田野。


      湖南汨羅:早稻插秧作業忙 生產全程機械化


      現在正是洞庭湖平原春播、春種的關鍵時節。位于洞庭湖東畔的湖南汨羅市,當地正抓緊完成33。6萬畝的早稻插秧任務。


      在汨羅市羅江鎮的一處高標準農田里,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水田里作業,伴隨著機器的陣陣轟鳴,機械臂精準而迅速地把秧苗插入田中。


      與傳統插秧機不同,無人駕駛插秧機加裝了自動駕駛儀和“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農戶只需在終端系統完成定位和參數設置,插秧機就能自主規劃最佳路線,并具備智能避障、掉頭轉彎等無人操作功能。


      近年來,當地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從育秧、插秧、田間管理到收割,實行水稻生產全流程機械化,并引進包括無人機自動施肥、田間智能氣象監測系統在內的多項數字化新技術,助力種植大戶實現“智慧種地”。目前,汨羅市各地已累計投入插拋秧機械380余臺。


      安徽蕪湖:秧苗坐上“摩天輪” 科技育秧助力春耕


      最近,安徽蕪湖市的早稻插秧正逐步展開,今年,早稻育秧有了更多的科技化培育手段。一起去看看。


      這是安徽蕪湖市繁昌區的一處數字育秧中心,1200畝秧苗正在地里沖涼,大棚頂上的噴淋系統均勻地給它們淋浴。


      今年,這個育秧中心還增加了育秧架,一排排秧苗通過智能化系統循環轉動,就像坐“摩天輪”一樣,每一排秧苗都能及時補水、補光。這種模式不僅占地面積少,而且更加節水,秧苗的生長周期也縮短了不少。


      工作人員介紹,在棚里只需要通過手機就可以精準調節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等條件,讓秧苗得到科學的照顧。


      成熟的秧苗會被工人們挪到秧苗傳輸機上,好像坐有軌電車一般直通貨車。


      在大田里,無人駕駛插秧機正在作業,農業技術人員還來到現場,有針對性地指導種植戶提高插秧效率。


      據了解,今年蕪湖市早稻種植面積有43萬畝、再生稻種植面積有15萬畝。


      青海海東:科技助力產業延伸 馬鈴薯種植迎來黃金期


      最近,青海省迎來了馬鈴薯種植黃金期。當地通過智能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已延伸出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條,讓“土疙瘩”變成“金豆豆”。


      在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海拔3000米的千畝連片農田里,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農田里精準作業,馬鈴薯的播種深度、間距等核心參數都嚴格控制在12厘米和28厘米的標準內,只需要操作“開啟”和“暫停”鍵就能實現播種、鋪膜、施肥全流程自動化。


      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從田間到餐桌,當地馬鈴薯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在海東市樂都區一家薯條加工廠里,智能化生產線正將新鮮馬鈴薯加工成標準薯條。從清洗去皮到低溫油炸,12道工序全程機械化控制,日處理原料60噸的生產能力帶動了周邊3300余戶農戶受益。


      青海:種薯繁育品種多 高質高產促增收


      種子是農業產業的關鍵,青海在打造馬鈴薯產業鏈的過程中,已形成“科研院所+企業+基地”的種薯繁育體系,培育出的抗病、耐低溫的“青薯”系列已成為國內優質的種薯品種。


      在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的組培室里,上千瓶脫毒種苗正在無菌環境中生長。通過玻璃瓶可以看到,有一些植株已經長出了指甲蓋大小的試管薯。馬鈴薯脫毒是指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清除馬鈴薯薯塊體內的病毒,以恢復品種的優良特性。


      在種薯繁育的過程中,青海獨特的高原氣候和脫毒繁育體系為種薯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和條件,生產出來的種薯不僅產量高,品質也不錯。


      近年來,當地根據市場需求,從馬鈴薯產量、抗病性能的提升延伸到了外觀、口感的研究,持續培育出不同口感和用途的馬鈴薯新品種。


      此外,以“青薯9號”為代表的高原薯種在全國14個省區獲得大面積推廣,青海已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馬鈴薯種源基地。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