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賦能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13





      眼下,全國糧食生產進入了關鍵期。各地搶抓農時,科技賦能,為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當前,各地冬小麥陸續進入灌漿期。今年,河北冬小麥種植面積3300多萬畝。在邯鄲,當地建設的智能田間監測站,實現了從“經驗種地”到“數據種地”的轉變。農技人員通過數據化平臺顯示的苗情、墑情等信息,為種植戶提供精準的“一噴三防”作業指導。江蘇3600多萬畝冬小麥進入病蟲害防治關鍵期,在東臺,依托智慧化農場服務平臺,農戶對小麥蟲情實時監測,實現統防統治,目前全市已投入400多臺無人植保機開展飛防作業。在山西河津,植保無人機安裝了雙離心噴頭,使藥液霧化更細,有利于小麥葉片吸收。


      東北玉米等農作物播種進入高峰。眼下,吉林省玉米播種已過半。在通榆,搭載導航系統的播種機來回奔忙。今年,通榆大面積推廣精準密植技術,提升玉米成活率。在黑龍江富裕縣,當地采用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提高作物產量,全省玉米、大豆等旱田農作物的播種已超4900萬畝。


      南方水稻移栽加快推進。重慶榮昌、四川達州等地大力推廣機械化插秧,不僅大幅提升作業效率,還讓秧苗的株距、行距更加規范,有利于秧苗后期的通風、采光和生長。云南紅河今年新引進的超級雜交水稻開始大面積移栽,相比于傳統水稻品種,超級雜交水稻穗大粒多,有較強的抗倒伏性,能有效提升水稻產量。江西南昌把水稻秸稈加工成可降解的肥料,用于秧苗培育,既綠色環保還降低了育秧成本,培育出的秧苗也更加粗壯。目前,江西全省早稻播栽面積超過1800萬畝。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