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夏”小麥機收全面展開 智慧氣象“搶”出麥收“加速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04





      全國小麥主產區自南向北陸續進入緊張搶收階段,夏種也全面展開。河南夏種已完成四成,以玉米、花生為主。安徽夏種已完成近三成,以水稻和玉米為主。與此同時,“三夏”小麥機收全面展開。在安徽,截至目前小麥已收獲超3800萬畝,進度較去年同期加快近40%。收獲進度為何能加快?如何針對天氣情況搶抓收獲“窗口期”,確保糧食“顆粒歸倉”?來看記者的觀察。


      目前,安徽4300多萬畝的小麥收獲已接近尾聲。當記者來到安徽省氣象局時,趕上氣象和農業農村部門正在召開線上農情調度會。相關專家提前5天制作基于縣域精細化的農機適宜度收獲的服務產品,預測了全省將遇明顯的降水過程,為農業部門精準調度農機和農機手跨區作業提供決策依據。


      在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記者看到一塊實時顯示各類氣象監測數據的大屏幕。工作人員介紹,全省已布設了65個高標準農田氣象監測站和85個自動土壤水分監測站。通過平臺算法,這些站點收集的氣象數據與農田監測數據深度融合,每日生成包括夏收適宜度預報、干熱風風險等級在內的等十多種數字化農事指導產品,預報精度可達1公里范圍。


      記者來到合肥肥東縣的一片高標準農田里,平臺上站點數據就通過眼前的氣象設備進行收集,相較于普通的氣象監測站,它增加了對水田環境、作物長勢、光合作用和土壤溫濕度等數據的監測。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借助這些站點,遠在氣象中心也能實時掌握全省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正是基于精準的氣象預報,農業部門得以提前調度農機,在5月26日—30日晴好“窗口期”內全力搶收小麥。


      不僅僅是在安徽,記者在河南省氣象臺采訪時看到,早上8時,工作人員就在進行氣象會商。“三夏”期間,氣象部門會逐小時更新氣象專報,分享到各個部門。


      如今,農戶在田間地頭就能便捷獲取詳盡的氣象信息。記者在農田里看到,隨著夏糧收獲完成,不少種糧大戶并沒有停歇,而是投入到耕整土地、育秧等工作中,為后續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播種打下基礎。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