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為“三夏”麥收保駕護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14





      隨著近年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力推進,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優機優補”“有進有出”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持續實施,我國農機裝備加快發展,在用聯合收割機迭代升級,性能持續提升。收獲機械質量高、性能好,保障小麥收得快、收得好。在“三夏”麥收現場可以看到,更多裝有北斗輔助駕駛、作業質量監測、觸控操作終端等智能化設備的聯合收割機部署到生產一線,助力夏收高效推進。


      作業速度快了。國產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作業主力機型,單機作業效率進一步提高,每日可收獲小麥150畝以上。現在一個地市幾百萬畝小麥,3天左右就能基本完成收獲。近年黃淮海麥區重點省份通過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支持政策,加快推廣應用大喂入量聯合收割機,2023年以來就支持新購置喂入量9公斤/秒以上的谷物聯合收割機3.7萬臺,麥收機具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操控性能好了。當前量產應用的聯合收割機大多配備助力轉向等功能,機具響應更加靈敏,農機手操作更加簡便省力。同時,北斗輔助駕駛設備加快推廣應用,農機手從“駕駛員”變為“操作手”,可以更好地控制留茬高度、機具狀態,從而大幅提高作業質量。另外,現在聯合收割機更加注重作業舒適性,駕駛艙內裝有空調、人體工程學座椅等設備,農機手機收作業環境明顯改善。


      機收損失低了。機具性能持續提升和機手操作不斷規范,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已經控制到1%以內,優于現行行業標準,保持在較好水平。現在聯合收割機更多采用損失率更低的縱軸流脫粒方式,裝備智能終端后還能實時監測機具作業狀態,可以有效收獲倒伏、過熟小麥,進一步減少收割、清選等環節損失。


      服務收益高了。近年跨區作業機手向專業化發展,更樂于選用先進適用機具裝備,操作技能也更加過硬。在服務方式上,農機手提前與生產經營主體對接簽訂作業合同,約定作業時間、服務面積,提高作業效率、增加服務收益。今年一些跨區作業的專業農機手,在麥收開始半個多月前就與農戶精準對接,有效保障了作業面積和服務收益。


      轉自:農業農村部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