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山西河津市的黃汾10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金黃的麥浪隨風翻滾,新技術、新農機的應用讓這個夏收季“科技范”滿滿。
今年,河津市的示范基地里有2000畝小麥正在創建“噸半糧田”,種糧大戶侯金龍種植的500余畝小麥是其中一個“試驗田”。在農技人員的引導下,他采用了“滴灌+水肥一體化+密植栽培”三位一體技術后,每畝地節水40%以上,化肥使用量減少30%,將黃河灘漏水漏肥的沙土地打造成了“噸半糧田”。
黃汾10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涉及5個鄉鎮(街道),小麥種植面積12.12萬畝,集中連片的種植模式特別適合大型農機具高效作業。
當地調派了15臺聯合收割機,其中機割臺高度可以自動調節,而且糧箱的儲存量達到了1萬斤左右,機收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此外,當地農業部門還派出減損服務小分隊,開展常態化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最大限度減少麥粒的遺漏和破碎。
甘肅民勤:“一噴三防” 無人機作業省力提高單產
甘肅武威市民勤縣正值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地搶抓農時,全面開展小麥“一噴三防”作業,以科技力量護航夏糧豐產豐收。
在民勤縣大壩鎮田斌村的千畝麥田里,數臺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精準操控下騰空而起,沿著整齊的麥壟勻速飛行。旋翼帶起的微風拂過綠浪翻滾的麥田,霧化的藥劑均勻噴灑在麥穗上,勾勒出一幅現代農業生產的生動圖景。
“一噴三防”技術是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的核心舉措,通過將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科學配比、一次噴施,實現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倒伏的“三防”目標,有效延長小麥灌漿期,提高千粒重,增強植株抗逆性,提高小麥單產。
江西:夏種進入高峰期 綠色生產效益高
眼下,江西省的夏種進入高峰期,綠色生產成為今年當地的一大亮點,為豐產豐收打牢基礎。
在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鎮,中稻正在大面積移栽。今年,當地推廣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機器在移栽過程中,將肥料精準定量、均勻地施用到秧苗根部。
為推動這項生產技術的落實,江西在6個縣70多個示范片內進行示范推廣,通過統一育秧、機插的生產方式,輻射帶動水稻畝均化肥用量減少超20%。
而在金溪縣,中稻已移栽一周,這兩天,農戶們正往田間投放鴨子,鴨子可以除蟲、除草,糞便肥田,取代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這樣的綠色生產方式,讓當地的水稻備受市場青睞。
除了移栽種植過程中推廣綠色生產外,在現階段的田間管理時期,南昌市新建區還建設了11個病蟲害監測點、5個自動蟲情信息采集監測點,為水稻生長鑄成一道綠色高效的防控屏障。
廣西全州:4萬多畝桃李陸續成熟 科學管護增效益
眼下,廣西全州縣4萬多畝桃李陸續成熟進入采摘期。綴滿枝頭的桃李,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在全州縣兩河鎮魯水村“紅色果鄉”桃李產業種植基地,一顆顆圓潤飽滿的桃子綴滿枝頭,陣陣果香隨風撲鼻而來。當地果農正在忙著采果、裝果、運果,趕往外地客商在村里的收購點。
近年來,全州縣依托獨特的氣候、土壤、交通區位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桃李產業,通過組建專家團隊、建設交易市場等一系列舉措,為果農打造“一條龍”服務。僅全州縣兩河鎮優質桃李種植面積1.2萬余畝,年產量2萬噸以上,帶動當地農戶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