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碳核肥助力生態農業新發展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02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
     
      2004年—2017年連續14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月5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更是對“三農”發展做了更深層次的布局: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綠色防控技術提升作物品質
     
      秦漢至清朝2000余年間,我國每畝小麥和水稻的產量僅從106斤和80斤,增長至195斤和291斤。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直采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即利用作物秸稈、人畜糞尿、綠肥等方式培肥地力,糧食產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而新中國成立后至今,我國小麥平均單產達700斤—800斤,高產地區達到1500斤。借助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的觀念,人類社會在農業生產上不斷取得進步。其中,化肥的施用發揮了關鍵作用。
     
      從歐洲1800年生產硫酸銨開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化肥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供、銷、用體系,可以為糧、棉、油、果、菜等農產品提供氮、磷、鉀、鈣、鎂等必需的礦質態元素以及有益元素。化肥使用200多年來,突破了傳統農業依賴于地力自然恢復的瓶頸。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發展中國家通過施肥提高糧食作物單產55%—57%。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化肥使用和生產國。2015年2月,農業部發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穩步提高,已提前3年實現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經科學測算,今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7.8%,比2015年提高2.6個百分點;農藥利用率為38.8%,比2015年提高2.2個百分點。目前,我國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化肥使用量已實現零增長。除了節本增效以外,通過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開展,作物品質也得到了提升。特別是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殘留,改善了農產品產地環境,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光碳核肥的應用符合植物生長規律
     
      長期形成的對化肥的依賴已是事實。北京光碳聯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明友認為,應根據自然總是趨向平衡的原理,通過改變傳統化學農業的種植方式和思維模式,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光碳聯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農科企業,主要產品為光碳核肥。光碳核肥,又名二氧化碳捕捉劑,核心技術是以光碳核肥為媒介,太陽能為動力,捕集聚合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供作物吸收利用,讓農作物在陽光照耀下制造葉綠素,積累自身生長必需的碳、氫、氧三要素,有效吸收合成轉化土壤中的氮、磷、鉀等有機成分,可以推動農作物的孕育、生長、成熟,達到增產增收,恢復農作物原生態品質的目的,是未來我國生產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而開發的一項新技術。
     
      據介紹,通過噴施光碳核肥到植物葉莖上,吸收聚集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抑制光呼吸,增加植物養分的積累,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同時,遵循植物生長規律,提出“碳、氫、氧”才是一切綠色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以葉促根是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順應只有葉茂根深才能生態農業理論,即植物生長、農業可持續發展、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基本規律;同時在農業生產中,不再為生產氮肥而添加“氨”;為氮、磷施肥平衡而投放磷,也使磷礦石的伴生物鉛、砷、鉻、汞、鎘等有害重金屬也會大大減少,進而在阻止大氣中氧化氮的形成條件,間接地減少空氣污染的形成,是一項治理空氣污染、食品安全的創新亮點。
     
      光碳核肥科技推動農業增產
     
      北京光碳聯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等全國24個省區市進行光碳核肥推廣示范,取得一定效果。
     
      今年7月8日,“農業發展新格局——光碳核肥生態農業助力糧食及食品安全建設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活動旨在探索以生態、有機、綠色、健康理念發展可持續現代農業,助力國民食品安全體系建設。
     
      據了解,目前包括光碳核肥、光碳基肥、光碳水體修復劑等在內的產品體系已初步形成。未來,公司將逐步實現光碳產品縣縣通、鄉鎮通,并將在廣西建立研發基地。“希望讓更多農民享受綠色增產紅利。”曹明友說。
     
      現代生態農業作為農業發展方向,其核心就是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響應生態農業發展,以達到農業安全和人類健康為最終目標。北京光碳聯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光碳核肥技術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助力食品綠色安全。(伊金萍)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

      生態農業作為一種可操作性強、前景廣闊的現代農業,是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好方式。它吸收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精華,借鑒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生態化的現代農業。
      2017-07-21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