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蒜價重挫 “產業鏈+價格險”成避險模式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04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一年一度的中國(金鄉)大蒜節日前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舉行。這個被金鄉人譽為“大蒜盛典”的節日,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許多。
     
      “今年金鄉大蒜每斤收購價0.8元-0.9元/斤,同比下降約40%,創下了十年來新低。”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秘書長張宏波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今明兩年大蒜產業的日子不太好過。記者在金鄉走訪調研時發現,盡管金鄉蒜價創十年新低,但金鄉當地蒜農并沒有“愁云慘淡”的表現。得益于金鄉完整產業鏈的打造和目標價格保險的兜底,金鄉與云南等其他大蒜產區相比,今年大蒜虧損情況并不嚴重。
     
      收購價創新低 各地影響不一
     
      6月,金鄉大蒜的收獲階段已經結束。在金鄉縣的農地里,零星的幾個農民正在整理收儲后的土地。記者跟隨張宏波來到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辦公室,一張手繪的中國·金鄉大蒜價格走勢圖赫然入目。“這張圖記錄了大蒜收購價格十年來的變化。從圖上可以看到,今年的收購價格低到0.8元-0.9元/斤,創下十年來最低。”張宏波指著手繪圖說。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蒜價走低對當地蒜農影響并不是很大。“對金鄉大部分蒜農來說,今年種蒜基本上都沒虧太多。”蒜農楊云(化名)邊整理地膜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一畝地計算,今年蒜種成本750元,化肥成本400元,地膜成本50元,澆水成本50元,種植成本300元,每畝地總成本1550元。按照平均畝產1800斤、平均收購價格0.85元/斤計算,每畝地收入1530元,每畝虧損20元。”
     
      值得關注的是,跌至低點的大蒜收購價格對云南等地區卻產生較大影響,很多蒜農血本無歸。
     
      從事大蒜種植十多年的云南蒜農趙志全,剛剛把上百噸大蒜從云南運到金鄉。“云南大蒜收購價格已經跌到0.3元/斤。”趙志全邊卸貨邊向記者介紹,0.3元/斤的價格,在云南當地連雇人收蒜的人工費都不夠,很多蒜農索性直接把蒜打爛在地里。
     
      趙志全說,在云南種蒜比在金鄉種蒜成本高,同樣一畝地,云南蒜種成本要1200元,化肥成本500元,澆水成本300元,種植成本500元,每畝地總成本達到2500元。如果按最高畝產3000斤、收購價0.3元/斤計算,每畝地要虧損1600元,這還不算土地流轉費等其他費用。
     
      兩因素致下跌 供需失衡是主因
     
      在張宏波看來,今年大蒜收購價格創新低,在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天氣影響,去年大蒜減產嚴重,導致大蒜銷售價飆到10元/斤,大蒜收購價高達2.5元/斤,蒜農在2017年擴種的基礎上再次加大種植面積;二是大蒜庫存量高,導致大蒜供給大幅增加。
     
      大蒜信息產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證實了上述解釋。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江蘇、河南、云南等產區收獲面積696萬畝,2018年收獲面積748.3萬畝,同比增加7.5%。2017年冷庫大蒜的庫存量為340萬噸,比2016年的190萬噸,同比增長了78%。截止到今年5月下旬,冷庫中尚有60多萬噸大蒜待銷。
     
      張宏波認為,供需失衡是今年大蒜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每年市場上能夠消化的大蒜數量大致穩定,供給太多就會導致供求關系失衡,進而影響市場價格。從最近幾年情況看,每年大蒜的需求量是穩定的,基本保持在600萬噸左右,但今年大蒜供給遠遠超過了需求。”
     
      “大蒜價格漲跌是市場的自發調節,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蒜價之所以跌得這么多,主要是因為前兩年蒜價高刺激不少地區增加種植面積,導致今年大蒜產量大增,供給大于需求。
     
      打造完整產業鏈 價格險“保駕護航”
     
      記者調研時發現,完整的產業鏈和目標價格保險成為保障金鄉蒜農的“金鐘罩”,這也是金鄉能夠“從容”面對蒜價創新低的原因之一。
     
      從大蒜種植到大蒜深加工,金鄉蒜農收益來源早已分散在大蒜產業鏈各個環節。將精深加工作為實現大蒜增值的重要環節和主要途徑,重點打造的國際大蒜產業園基本實現了從調味品到食品、保健品再到醫藥品的全產業鏈生產。如今,金鄉集聚了大蒜加工企業1200余家、大小儲藏庫3000余座,保守儲藏能力近300萬噸,深加工消耗大蒜約80萬噸;匯集了保鮮、腌制、罐頭、釀造、發酵、大蒜膠囊、保健食品等大蒜加工全部品類;同時,輻射帶動物流、包裝、印刷、餐飲住宿等產業快速發展。
     
      除此之外,試點三年的目標價格保險也為金鄉蒜農“保駕護航”。金鄉大蒜被列入山東省蔬菜目標價格保險首批試點,2015年開展至今,三年累計投保面積達125萬畝,賠付金額近1.2億元。
     
      今年金鄉大蒜目標價格為1.70元/斤,保費率為7%,保費為140元/畝,保費由投保農戶承擔40%,各級政府承擔60%。如果平均蒜價低于1.70元/斤,則由保險公司賠付差價。理賠資金于12月底前撥付到投保蒜民“惠農一卡通”賬戶。
     
      對于這種保障農民收益的模式,李國祥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農民收益,但該模式是否能夠在全國推廣,尚有疑慮。比如,如果出現保險公司不賠、賠付進度低等問題,就會加大推廣難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投保意愿。
     
      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黨國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金鄉的做法值得借鑒。為更好保障農民收益,建議各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提高他們的議價能力和談判地位。同時,國家建立獨立的農業支持賬戶體系,逐步減少針對農產品流通、加工領域的“龍頭企業”的財政扶持。
     
      張宏波表示,信息不透明是導致很多農產品價格敏感的主要原因。建議相關政府機構建立信息發布機制。他透露,在今年的中國(金鄉)大蒜節期間,金鄉政府將與各主產區政府成立政府間聯盟,打通地域限制,聯盟公布每年種植情況、產量和庫存情況,提前發布預警機制,引導蒜農種植、蒜商收儲和企業加工。同時,在企業、行業組織等層面也建立聯盟,與政府間聯盟呼應,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共同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記者 倪銘婭 實習記者 江玲)
     
      轉自: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建立油菜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模式

      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了解到,通過集成產前、產中、產后九大關鍵技術,我國油菜生產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建立了“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模式,實現油菜產業增產增收
      2017-05-22
    • 農業全產業鏈創新示范獲政策鼓勵

      財政部22日消息,農業部辦公廳、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聯合部署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開發創新示范工作。據悉,每省(區、市)確定1-2個縣(市、區)開展農業全產業鏈開發創新示范區建設。鼓勵有關地方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
      2017-06-23
    • 魚價上漲帶動養殖熱 漁業產業鏈有望受益

      2017年以來,以草魚為代表的淡水魚價格不斷上漲,截至上周五,中國草魚價格指數收報128 30點,為三年來同期最高水平。草魚價格從年初的13元 公斤上漲至今約16元 公斤,上漲約20%。專家指出,隨著存塘量減少、氣溫上升等因素...
      2017-06-23
    • 建牧場補齊短板全產業鏈模式重塑乳業“中國制造”

      建牧場補齊短板全產業鏈模式重塑乳業“中國制造”

      記者采訪了解到,十八大以來,我國奶業從供給側入手,著力優結構、提質量、創品牌、增活力,不斷完善監管體系,通過生產、收購、運輸等各環節的全程監管,打造安全的奶源基地,奶業競爭力增強,探索全產業鏈模式成為行業共識。...
      2017-10-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