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鋪展豐收新圖景 黑龍江連續7年糧食產銷全國第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12





      金秋季節,黑龍江17.5萬平方公里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上,正呈現一幅雄渾壯美的豐收圖景。“中華大糧倉”黑龍江省農業演繹了“十四連豐”的傳奇,其中,糧食總產連續5年穩定在1200億斤以上,連續7年產銷量居全國首位。
     
      今年黑龍江增產增收,金融助農功不可沒。在黑龍江省友誼縣,合興糧油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秉義對農發行助農貸款贊賞有加。為順應糧食收儲政策改革,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及時落實糧油信貸資金,為企業提供了1億元貸款額度,幫助企業僅用22天就收購了8.46萬噸玉米。農發行友誼縣支行行長李長軍表示,他們采用糧食信用保證基金貸款模式,企業出資一定額度繳納到省政府在農發行黑龍江分行的專戶,農發行放大10倍杠桿提供授信。友誼縣目前5戶市場化收購企業已申報額度2.1億元。
     
      增產增收,還得益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近兩年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調減3000多萬畝,同時力推蔬菜產業發展。哈爾濱市農委發布了蔬菜產業發展扶持意見,提出對符合扶持條件的蔬菜產業項目給予補貼。今年,哈爾濱市蔬菜面積增加4.2萬畝,達到94萬畝,設施蔬菜播種面積增加到30萬畝。食用菌發展到22.3億袋,瓜果類種植面積新增4萬畝,發展至17.9萬畝。
     
      增產增收,抗災措施的保障也必不可少。今春以來,受降雨偏少、江河來水偏少等因素影響,黑龍江省旱情較重。面對旱情,黑龍江派出抗旱工作組赴旱區實地踏查,調度豐滿水庫、尼爾基水庫、大頂子山航電樞紐、蓮花水電站加大下泄流量。各受災市、縣組織群眾增打抗旱補水井、啟動灌溉設備、開展渠道清淤、二級導水等措施,努力擴大抗旱澆地面積。全省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32億元,出動抗旱人員33.2萬人,投入機電井9.7萬眼、機動抗旱設備4.9萬臺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7.23萬輛,抗旱澆灌面積284萬畝。
     
      節水農業見成效也是增產增收的重要因素。黑龍江省今年出臺《關于做好農業節水工作的意見》,傳統旱作區和旱田經濟作物區加強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水田區加強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推廣,同時做好輸水環節、田間環節、管理環節的節水工作,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在安達市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的玉米示范田里,采用膜下滴灌節水技術的玉米長勢良好。對膜下滴灌的優勢,當地歸納為3點:一是高產。畝保苗比常規灌溉多千株以上,可增產玉米千斤。二是增收。常規灌溉,每畝玉米純收入約400元。膜下滴灌,扣除成本后,每畝純收入1400元,增收1000元。三是節水。經測算,膜下滴灌耗水量僅為噴灌的二分之一、漫灌的七分之一。
     
      在“2018中國延壽新米節暨延壽大米區域共享品牌發布會”上,記者看到,今年延壽創新推出“鮮米專屬定制”產銷模式,消費者可定制地塊、品種、產品。水稻生長全程可視、產品可追溯。目前,延壽縣已與全國多家知名稻米加工企業開展定制合作。發布會現場,2位稻米加工企業經理于萬春和崔恕率先認購“鮮米專屬定制”001、002號地塊。
     
      今年黑龍江不僅糧食再獲大豐收,而且全省先后建立612個綠色有機水稻“互聯網+”高標準示范基地,集中連片,渠系配套,設施完善,全省近200萬畝水稻實現生產全程可視,提高了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水平,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空間。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黑龍江:糧食生產再奪好收成 實現“十四連豐”

      人民網哈爾濱11月27日電來自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的消息,今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再奪好收成,品質、收益均好于上年,實現“十四連豐”。
      2017-11-29
    • 黑龍江水稻土壤培肥輪耕技術獲突破

      黑龍江省農科院通過技術創新基本建立了適合黑龍江稻區的土壤培肥和輪耕技術體系,在提高土地肥力和水稻產量的同時,也降低了稻田溫室效應。
      2018-01-19
    • 黑龍江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現代農業

      黑龍江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現代農業

        央視網消息:優質供給加上去,低端供給減下來;“綠色有機”加上去,農藥化肥減下來。黑龍江省通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2018-05-28
    • 今年黑龍江大豆補貼繼續高于玉米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委獲悉,為深入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優質大豆綜合生產能力,今年,黑龍江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將繼續實行差異化政策,拉大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差距。
      2018-06-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