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足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短板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2-07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更有效、更便捷的要素配置方式。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逐步貫通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和農業產業鏈全過程,正朝著服務農業全產業鏈、支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農業經營主體沿著兼業化、規模化的分化方向,已經形成了小規模兼業農戶為主、多元化規模經營主體加速發展的態勢,匹配了多種不同的農業服務主體。小規模兼業農戶一直是農業的主要經營主體,其需求內容和方式的演變決定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方向。與之相適應,農業服務戶及農戶型服務組織成為產中作業服務領域的主要服務主體。


      目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已經成為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新的重要力量,但同時也是當前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的短板。對此,需著眼于培育鄉村產業振興的示范引領產業,加快建立并且完善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


      一是通過補貼、財稅等優惠政策。引導家庭農場等規模化經營主體拓展服務業務,鼓勵和支持農村青年、返鄉人才等在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創業就業。


      二是引導不同服務主體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網絡聯結。注重發揮不同類型服務主體的比較優勢,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


      三是開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生成路徑。推動形成農業服務鏈接型規模經營和土地集中型規模經營分工協作、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四是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領帶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提高薄弱服務環節發展水平,加速發展電商等農業生產性服務。


      五是深入推進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創新結合形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公共服務資源的共享,搭建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或產業鏈集成服務平臺,建設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利益鏈相互滲透融合的服務鏈。


      六是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政策納入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著重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營造有利于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重慶銅梁:為農業生產裝上“智慧大腦”

      “‘神農大腦’是全國首個服務農業全產業鏈的綜合平臺。”據銅梁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依托農業大數據構建的“農業大腦”,以精準需求帶動精準供給。
      2019-08-30

    熱點視頻

    最孤獨的婚禮!新郎獨自一人迎娶新娘背回家:不給國家添亂 最孤獨的婚禮!新郎獨自一人迎娶新娘背回家:不給國家添亂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