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國奧園的“脫貧攻堅”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04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需要依靠企業的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拓寬扶貧路徑。廣東10年扶貧路漫漫,自2010年起國務院將每年6月30日定為“廣東扶貧濟困日”,眾多企業紛至沓來,幫扶廣東貧困區域,以“先富帶動后富”來帶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


      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眾多企業參與產業扶貧的10年間,也確實為扶貧攻堅道路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數據顯示,過去10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全省各級累計認捐327億元,其中省級認捐123億元。


      在這其中,企業的難點是,既要做到精準扶貧,又要做到防止返貧。那么如何精準地輸血以及造血?以中國奧園集團為樣本,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防止返貧。


      事實上,通過精準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三管齊下,中國奧園打造出一條激活致富內生動力的道路。


      多年來,中國奧園集團已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用于公益扶貧事業,并成立奧園慈善基金會,持續開展“雙十雙百”精準扶貧工程、愛心支教、賑災濟困、“山海對話”、公益志愿服務等慈善公益活動。


      此外,截至目前,奧園縣域商業綜合體集團在貴州威寧,廣東五華、蕉嶺、大埔,江西寧都,廣西浦北等30多個人口大縣、貧困縣開發大型縣域商業綜合體,通過奧園縣域綜合體、“公司+農戶+商場+電商”、產城融合等舉措,強化扶貧產業支撐,帶動貧困區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


      脫貧不返貧


      作為承載城市建設以及社會責任的重要載體,眾多房企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投身到脫貧攻堅戰當中,為產業、教育扶貧,以及脫貧不返貧帶來強有力的保障。


      從近幾年房企投身于脫貧攻堅戰事業的眾多實踐上看,如何把握精準扶貧,做到脫貧不返貧,已經成為主流房企的一項社會新業態。而在房企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精準扶貧更是披露內容中的“必備項目”。


      事實上,脫貧攻堅戰也是國家的重中之重。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10周年。眾多房企也在著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推動我國脫貧攻堅事業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從精準扶貧的布局來看,房企目前扶貧區域已經遍布了全國超19個省市。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房企的扶貧模式上發現,房企在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堅持綜合施策,涵蓋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健康扶貧、旅游扶貧、醫療扶貧等十余個領域。其中開展教育扶貧的比率最高,其次為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位列第三。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扶貧多以捐款捐物的間接參與為主。而近幾年,從“輸血”到“造血”、從“扶貧”到“致富”的扶貧新思路,愈發被房企所推崇。打造“輸血”與“造血”并舉的精準扶貧模式,以產業賦能的方式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實現貧困地區“脫貧不返貧”,逐漸成為房企的共識所在。


      以中國奧園集團為例,中國奧園集團在探索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精準扶貧模式的經驗中,找到了可以通過開發大型縣域綜合體帶動產業扶貧的模式,并且成功落地。


      因該模式易于復刻,中國奧園集團也在廣東省、江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安徽省、貴州省等多個省份的貧困縣、人口大縣開發大型縣域綜合體,以城市綜合體帶動產業經濟,最終實現“脫貧”成功。


      “縣域項目發展到哪里,扶貧工作就落地到哪里。”通過“公司+農戶+商場+電商”的助農模式,讓縣域農產品走出縣域、走出世界,以產業扶貧帶動農民共同致富。


      “他們都覺得太貧困不敢投”


      中國奧園探索的精準扶貧模式,猶如摸著石頭過河,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的精準扶貧,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


      201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振興粵東西北戰略。廣州市政府組織企業家到對口幫扶的梅州市考察。


      “我分別隨同番禺區政府、南沙區政府到對口幫扶的五華縣、蕉嶺縣考察。”中國奧園集團總裁郭梓寧回憶起當時考察梅州時的情景,當時大家都不看好五華的營商環境壓力,最后毅然決然留下來扶貧的只有中國奧園集團。


      “當時一起來考察的有20多家企業,但是最后愿意簽約投資的就只有我們一家,其他企業都不太敢到貧困縣投資。”回憶起當年風華正茂的“扶貧投資”,中國奧園集團總裁郭梓寧至今仍印象深刻。


      據了解,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人口大縣,那么五華縣到底貧困到什么程度呢?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五華縣全縣相對貧困戶達到2.9萬戶、近9.5萬人,數量達到梅州市將近一半。


      如此龐大數量的貧困人口,中國奧園集團又該如何“先富帶動后富”激活致富的內生動力呢?


      “通過強化扶貧產業支撐,以產業帶動縣域等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可以說發展縣域經濟,關系到中國9億多人同步實現小康和貧困人口脫貧,也有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郭梓寧表示。


      作為品牌房企又該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打動縣域經濟的發展,最終起到“脫貧攻堅”的效果?中國奧園集團通過調查發現,縣域普遍缺乏大型的商業綜合體,當地人民購物休閑不方便,城市配套亟待改善。


      “我想買一套西裝參會,結果走遍整個縣城都買不到,只能開車兩個多小時到梅州市區買,晚上回來和同事想逛逛街吃點東西,店鋪晚上9點不到就都關門了,更別說想看一下電影或者其他休閑活動了,當地沒有什么休閑娛樂。所以我當時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當地建設城市綜合體。”郭梓寧感慨道。


      在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五華奧園廣場項目很快落地建設。奧園與眾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商家組成了“奧商會”戰略聯盟,2017年1月開業時很多品牌都是首次進入縣域,開業當天五華奧園廣場購物中心客流量更是突破10萬人次。


      據了解,奧園廣場縣域綜合體平均一年直接創造稅收約5000萬元到1億元,并至少帶動中小企業創業經商近千家,提供超2000個就業崗位。同時,一個奧園廣場帶動縣域整個區域發展和投資,間接創造的效益超過百億元和上萬個就業崗位。


      在中國奧園集團帶動的縣域經濟“扶貧攻堅”模式下,當地的GDP三年來也在穩步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五華縣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51.63億元、153.3億元以及155.67億元,同比增長6.4%、3.1%以及3.4%。


      此外,中國奧園集團每年還幫扶村里的貧困戶,捐贈慰問金以及生活和防疫物資等。同時奧園集團黨委攜手京師奧園南奧實驗學校,每年與五華縣第六小學開展教育幫扶和教學交流活動,資助貧困學生,捐贈教學設備、文體用品等。


      扶貧必扶“智”


      如果說開發大型縣域綜合體是輸血式活化產業的扶貧,那么教育扶貧更多的是偏向于為貧困區域“造血”,“根治”貧困,從根本上帶來希望。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正因如此,教育扶貧也成為中國奧園集團扶貧的重要任務。


      教育扶貧的任務是相當艱巨的,教育的精準扶貧要落實到“雙十雙百”。何為“雙十雙百”精準扶貧?即每年新增扶持10個貧困村、10所貧困學校,并精準扶持100戶貧困家庭、100名貧困學生。


      “發展到今天,我們每年幫扶的對象雖然已經遠遠不止這個數,但我們還是保持初心。”郭梓寧表示。


      扶貧還要扶智,而扶智,從掌握信息技術開始。


      位于廣東省雷州市的祿馬村小學,一個學校6個年級僅有7個年紀較大的鄉村教師,由于他們普遍學歷不高,對電腦等信息技術操作不熟,中國奧園集團捐贈的三十多臺電腦差點“荒廢”了。


      為此,中國奧園集團發起了“愛心支教”活動,把信息技術與技能一并帶到鄉村——每學期派出黨員和員工去鄉村學校支教。白天教學生,晚上教老師使用電腦和使用視頻教學課件。


      經過支教幫扶,祿馬村小學第一次舉行了“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并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期末考試獲得了全鎮第一的成績。


      教育扶貧,也同時要注入“實踐出真知”的精華,自2017年以來,奧園集團黨委已捐資幫助貴州100名大學生完成大學4年學業(部分學生5年),并與貴州市遵義婁山關紅軍小學、廣西明德小學等結對幫扶。每年組織師生前往廣州舉行教學培訓班和開展“山海對話”交流學習等。許多學生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看到大海,興奮地喊著:“原來海水真的是咸的!”


      時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近在眼前。


      行百里者半九十。多年來,中國奧園在精準扶貧一線,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新時期扶貧思路,為了貧困地區的“明天”,積極布局教育;為了制造貧困地區的“造血中樞”,積極打造縣域綜合體。中國奧園始終懷著對貧困地區及人民的赤子之心,投入到精準扶貧的宏大“戰役”之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



      轉自:中國經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提振信心 釋放潛力 市場明顯回暖 提振信心 釋放潛力 市場明顯回暖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