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回應是否會出現缺煤限電:有辦法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11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7日表示,過去一年,我們的能源保供確實面臨了嚴峻挑戰。我國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扭轉局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局面,這主要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近年來超前謀劃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持續增加能源有效供給;在采暖季前的關鍵窗口期,果斷決策,迅速推出煤炭增產增供、發電機組應開盡開、天然氣資源早備多儲、煤電價格合理聯動等一系列切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得益于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對電煤和采暖用煤實行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引導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堅決守住民生用能底線。總的看,采暖季能源供需較為平穩,電廠和采暖用煤可用天數穩定在20天以上,沒有出現限電、限氣情況,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大家對今年的能源保供形勢仍有擔心,我們非常理解。因為全球能源供需持續緊張;我國經濟快速恢復,出口快速增長,帶動能源需求快速增加;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必然要求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這給能源保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國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了對高耗能產品的需求,地緣政治沖突、全球能源供需變化都將影響到我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


      盡管我們面臨的挑戰日趨嚴峻,但我國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有辦法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煤電油氣運協調機制將充分發揮作用,重點從四個方面做到能源安全保供。具體說就是三個著力一個守好:著力增加產能,著力加強儲備,著力保供穩價;堅決守好民生用能底線。


      一是著力增加產能。大力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大幅增加抽水蓄能等調峰電源,統籌增加各類發電有效出力;大幅增加油氣勘探開發投入,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保持煤炭產量在合理水平。


      二是著力加強儲備。加快推進2億噸以上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新增50億立方米以上儲氣設施,推動全國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達到3億千瓦以上,引導重點能源生產企業和能源大用戶加強社會責任儲備。


      三是著力保供穩價。充分發揮能源中長期合同的作用,對涉及民生和經濟發展重點領域的用煤用電用氣,實現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引導煤炭價格保持在合理區間,完善煤、電價格傳導機制。


      一個守好,就是堅決守好民生用能底線。盡管我們的能源供給能力有可靠保障,但受氣候影響大的風電光伏等不穩定電源比重大幅增加,因氣候變化和價格波動導致的能源供應風險也明顯增加,人民生活和企業生產對可靠用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將通過有更大裕度、更加安全可靠的保供預案,實現在各種情形下的能源安全保供,堅決做到非極端情形不限電、不限氣,極端情形限電不拉閘、限氣不關閥。通過以上綜合措施,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可靠供應,讓人民群眾和所有能源用戶放心。


      轉自:國家發改委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技術革命是解決中國能源安全的出路”

      “技術革命是解決中國能源安全的出路”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也帶動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石油和天然氣是事關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資源,保障充足經濟的供給能力是國家安全和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11-25
    • 直面能源安全挑戰 中國能源革命將使全球受益

      直面能源安全挑戰 中國能源革命將使全球受益

      作為能源消費大國,能源問題關系中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但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能源市場不確定性風險驟增。上述復雜情況令中國的清潔能源轉型進程受到影響。直面能源轉型挑戰,中國如何排除干擾...
      2020-09-09
    • 國家能源局:六大舉措保障能源安全建設能源強國

      國家能源局:六大舉措保障能源安全建設能源強國

      記者28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為保障2022年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能源強國,國家能源局近日作出六項
      2021-12-31
    • 發改委: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發改委: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據中國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2022年1月18日召開1月新聞發布會,會上,經濟運行調節局局長李云卿表示,當前全國能源供應總體平穩,但供需形勢及國際市場環境仍然較為復雜。
      2022-01-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