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以下簡稱《基本規則》),這是我國首個由國家層面正式發布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規范文件。
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實施8年來,業內對《基本規則》期待已久。業內人士指出,《基本規則》不僅對已建立電力現貨市場的地區進一步規范引導,更為尚未開展電力現貨市場運行地區的未來建設提供了基本準則。《基本規則》考慮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重點對結算、市場銜接等方面作了進一步規范。
充分總結實踐經驗
“《基本規則》的發布是滿足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迫切需要、穩步推進電力交易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基本規則》明確提出建設電力現貨市場的近期任務與中長期要求,規范了電力現貨市場運行的各項基本準則和操作辦法。” 業內專家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電力現貨市場作為反映電力供需情況的敏感有效信號,近年來發展迅速,自2017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批準14個省份及地區開展電力現貨交易試運行,現已基本實現現貨連續運行,現貨市場初具規模;2022年,我國啟動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市場主體踴躍參與、市場運行總體平穩,2022年全年累計交易電量278億千瓦時;同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為進一步推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奠定基礎。
記者了解到,當前,在多個現貨試點“試錯探路”的基礎上,《基本規則》總結實踐經驗,同時為更長時期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規劃“藍圖”。上海電力大學智能電網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謝敬東指出,相對于中長期市場,電力現貨市場具有專業性更強、規則更復雜、更難駕馭等特點,對市場建設者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基本規則》的出臺可以起到統一認識、保障基本要求、提升整體水平的作用,也將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創造基礎條件。”
在電力行業分析人士聶光輝看來,前期,電改過程中出現交易機制不夠完善、配套法律法規不夠健全、電改定價機制合理性遭質疑等問題,因此,重拾電改參與者的市場信心尤為重要。“《基本規則》突出價格因素在電改中的作用,在兼顧電力供需公益性的基礎上,發揮電價對于電力供需的調節作用,讓電回歸商品屬性。電力現貨市場需要更加多元的產品,擴大交易范圍、形成廣泛參與態勢,電力現貨交易才能真正市場化,更貼近電力供需實際狀況。”
助力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記者了解到,《基本規則》作為首個國家級電力現貨市場規則,亮點在于重視結算、促進市場間銜接,并充分考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
在結算方面,《基本規則》明確結算參考點,并提出電能量批發市場可以按兩種方式結算:一是現貨市場全電量按現貨市場價格結算,中長期合同電量按中長期合同價格與中長期結算參考點的現貨價格差值結算;二是中長期合同電量按中長期合同價格結算,并以此結算所在節點/分區與中長期結算參考點的現貨價格差值,實際電量與中長期合同電量的偏差則按現貨市場價格結算。
目前,國內大多數現貨試點地區選擇“全電量優化+節點電價”的集中式市場模式。由于線路阻塞,電價可能會在不同節點處產生不同價格。此時,結算帶曲線的中長期合同就需要確定交割時間點,不同的交割時間點會產生不同價格。“因此,明確中長期全電量結算方式時,必須考慮中長期參考結算點與所在節點的價格差,這有利于充分發揮中長期交易規避現貨價格波動風險的作用,‘加固’現貨市場和中長期交易的銜接邏輯基礎。”某電力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分析。
在加強電力市場交易統籌銜接方面,《基本規則》明確加強中長期與現貨、輔助服務市場與現貨市場、容量補償機制與現貨市場等銜接。以中長期與現貨市場為例,《基本規則》提出,經營主體應確定中長期交易合同曲線或曲線的形成方式,并約定分時電量、分時價格、結算參考點等關鍵要素,同時要求市場運營機構不斷優化中長期與現貨市場運營銜接,開展中長期分時段帶曲線交易,增加交易頻次,縮短交易周期。“這有助于突出現貨市場靈活調劑功能,加強各類電力交易市場統籌銜接,并推動跨省跨區電力交易,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指出。
“《基本規則》的最大亮點是強調了電力調節性資源全面參與各類市場,包括電力用戶、獨立儲能、虛擬電廠,可以形成對電力調節性資源的有效激勵,從而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程。”謝敬東進一步分析。
擴大現貨市場范圍是關鍵
業內人士表示,從傳統的電力交易全面過渡到電力現貨交易還需要磨合期,《基本規則》屬于規范性引導文件,其可操作性尚需更廣泛的電力交易市場檢驗。
“電力現貨市場的建設目標是通過電力交易的時間與空間特異性來反映電改實際問題。目前,在界定電力供應的基礎安全保障、傳統電力供給與新能源電力供給的權責比例等方面仍存在邊界模糊不清的問題。”聶光輝指出。
上述電力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則認為,“無現貨不市場”,電力現貨試點開展以來,參與現貨市場的省區仍然有限。“因此,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最關鍵的一步是擴大范圍,建議通過必要方式推動相關省份參與其中。只有進入市場才會深刻體會、更加明白如何建設市場。”該人士進一步分析,隨著省內省間電力市場的建立與對接,市場逐漸走向貫通融合。在此基礎上,區域一體化共同市場得以發展,才能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這有助于加速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
對于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孫傳旺建議進一步規范細則,更加鼓勵儲能、分布式電源等新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同時,制定科學的市場準入門檻、技術標準以及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方式,保障現貨市場的公平性與可持續性;此外,更清晰的法規政策與市場規則也亟需制定,以打破“隔墻售電”等電力交易新模式的隱形壁壘。(記者 楊曉冉)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