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轉型“催熱”綠電綠證交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05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動綠色電力市場建設,綠電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綠證核發也進入全覆蓋新階段。業內人士建議,加快構建電-碳市場協同體系,進一步提升綠色電力供給能力,激發綠色電力消費活力。


      綠電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近年來,我國綠色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國可再生能源年內發電量3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1/3;風電光伏發電量已超過同期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


      如何促進綠色清潔能源發電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更加高效、公平、合理發展,成為當前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綠電交易作為綠色電力市場核心機制之一,通過市場化交易手段,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直接與需求側用戶連接起來,有效推動了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擴大和綠色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說。


      自2021年9月正式啟動試點以來,我國綠電交易政策體系初步建立,綠電交易市場平穩起步,規模持續擴大,環境溢價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10月底,已累計達成綠電交易電量878億千瓦時,核發綠證1.48億個。


      從國網區域市場看,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龐博介紹,截至2023年11月底,北京電力交易中心累計成交綠電電量820.07億千瓦時,其中2021年76.38億千瓦時,2022年143.08億千瓦時,2023年600.61億千瓦時。從發電側看,成交電量中光伏占比52.65%,風電占比47.35%。交易價格方面,環境溢價從2021年的3分/千瓦時上漲到2023年的6.5分/千瓦時。


      南網區域市場也有類似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南方區域綠電交易電量8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綠電價格較煤電均價高1.85分/千瓦時。


      “對新能源發電企業而言,綠電交易可以促進新能源消納,同時獲得綠電環境價值的收益。對用電企業而言,參與綠電交易可以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納任務,樹立企業綠色形象,生產具有綠色環境屬性的產品,在對外出口或向有綠電消納比例要求的采購方供貨時增加競爭力。”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姚強說。


      綠證核發進入全覆蓋新階段


      綠電交易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綠證核發也進入全覆蓋新階段。


      所謂綠證,就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1個綠證單位等于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


      與直接進行綠電交易相比,綠證交易更加靈活,可以實現電和證分離交易。即便電量沒有從發電企業輸送到用電方,購電者也可通過單獨買證獲得電量的環境價值,發電企業則可獲得售電之外的售證收益。


      2017年我國試行綠證核發和自愿認購制度,國家對享受補貼的陸上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量核發綠證,明確用戶可通過購買綠證作為消費綠電的憑證。


      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對我國綠證制度進行了全面修訂完善,明確由國家能源局負責綠證相關管理工作,對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2023年12月,國家能源局召開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個,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


      國家能源局明確,加快構建基于綠證的可再生能源消費統計體系、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體系、產品碳足跡管理和國際互認體系,推動綠證成為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新引擎。


      多舉措激發綠電市場活力


      當前,我國綠色清潔能源發展與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相互交織,綠色電力市場發展面臨一些重點問題和挑戰,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共同探索解決方案。


      對于問題和挑戰,史玉波表示,一是綠電供給能力不足,消費不活躍;二是電-碳市場體系協同效果不佳;三是我國綠證國際互認度不高;四是我國綠電交易制度體系尚待完善。


      “雖然我國新能源總量較大,但受新能源未全部入市、綠電省間外送積極性不高、省間通道空間有限等因素影響,參與綠電綠證交易電量規模并不大。”龐博對此提出建議,一是進一步提升綠色電力供給能力,二是進一步激發綠色電力消費需求,三是積極推進綠色電力消費核算認證,四是推動多級協同的綠電領域標準矩陣布局。


      日前發布的《我國綠電交易現狀及重點問題研究》提出,加快構建電-碳市場協同體系,完善綠電交易、綠證交易和碳市場有機銜接;大力促進綠電消費,鼓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參與綠電交易;積極提高我國綠證國際認可度,著力提高綠電交易的合規性,營造支持綠電交易發展的法治環境,提升我國綠電市場化配置能力,探索將核電納入綠電交易的方法路徑。


      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黨委委員、總會計師王鑫根表示,在綠電增供擴銷方面,需要擴大綠電準入范圍,鼓勵省間綠電交易,營造綠電消費氛圍;在暢通市場機制方面,需要完善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綠證在更大范圍應用;在打通銜接機制方面,需要加強綠電與常規電市場銜接,尤其是加強綠電交易與常規電力中長期交易銜接,保障綠電交易與電力現貨市場有序協調。(記者 王璐)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