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煤企近日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業績顯示,全國煤炭產量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山西煤炭產量大增,煤炭供應總量充足。但同時,市場維持供強需弱局面,煤炭銷售量和價格普遍下降,營收和行業效益均出現一定程度下降,不過多數公司仍維持盈利,長協煤、新能源和煤化工等業務指標呈逆勢上漲,體現出企業的韌性和轉型機遇。
產量再創同期新高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日前介紹,一季度我國規上工業原煤產量12億噸,同比增長8.1%;3月規上工業原煤產量同比增長9.6%,日均產量超過1400萬噸。
作為我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山西煤炭產量長期占全國總產量的1/4以上。在經歷去年"三超"專項整治之后,其煤炭產量逐步恢復回升。一季度,山西煤炭產量32540.7萬噸,大增19.1%,規上煤炭工業增加值增長8.7%,帶動山西工業整體增速提升。山西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
此外,內蒙古、陜西和新疆一季度煤炭產量分別達到33074.0萬噸、18452.6萬噸和14223.7萬噸,分別增長1.9%、3.8%和12.4%。在煤炭大省(區)產量增長帶動之下,一季度國內原煤產量大幅增長。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分析,3月我國煤炭產能穩步釋放,產地煤礦生產積極性較高,煤炭產量同比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全國原煤產量44058.2萬噸,同比增長9.6%。但4月上中旬,主要企業煤炭日均產量比上月下降4.5%。
供需寬松影響業績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指出,盡管一季度煤炭供給整體充足,同時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社會用電小幅增長,但工業用電同比下降,疊加非化石能源出力較好等因素,煤炭消費出現回落。一季度煤炭供需相對寬松,全社會煤炭庫存繼續升高,特別是上中游存煤明顯累積,煤炭市場總體呈現供強需弱局面,市場價格弱勢下行,行業效益大幅下降。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之一,中國神華的業務覆蓋煤炭、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化工等全產業鏈。該公司表示,煤炭銷售量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導致煤炭銷售收入減少、售電量及平均售電價格下降導致售電收入減少,成為一季度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神華營收695.85億元,同比下降21.1%,歸母凈利潤同比降約18%,降至119.49億元,煤炭產銷、運輸和電力方面的指標都出現下滑,其中煤炭銷售量降幅15.3%,總發電量和售電量各下降10.7%。
同樣受市場供強需弱局面影響的還有中煤能源。該公司一季度煤炭業務營收312.50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2.33億元,下降16.6%。主要由于自產商品煤銷售價格同比下跌106元/噸、買斷貿易煤銷售價格同比下跌125元/噸,煤炭業務毛利較上年同期減少26.74億元,降幅達26.4%。
上漲指標呈現新趨勢
一季度業績顯示,長協煤仍是煤企應對當前市場波動的重要"壓艙石",長協的高簽訂量和兌現率可加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中國神華表示,與2024年相比,今年電煤中長期合同的簽約量保持基本穩定、無重大變化。該公司一季度銷售煤炭9930萬噸,其中6350萬噸為年度長協,銷量和價格較去年同期小幅上漲,而月度長協、現貨和坑口銷量和售價則出現不同幅度下降。
近年來,"兩個聯營"增強了煤企韌性,當前電力生產與銷售已成為多家大型煤企的重要業務之一,推進新能源建設、強化煤電與新能源聯營或成為煤企適應當前市場變化的關鍵。一季度,蘇能股份新能源發電和售電量分別同比上漲74.06%和598.52%,新能源售電毛利達3184.5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66.97%。截至一季度末,中國神華對外商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849兆瓦,發電和售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60%,售電價格提高了8.8%。相比之下,其燃煤發電和售電量則各下降約12%。
兗礦能源預計,今年煤炭市場延續供應寬松格局,價格中樞有限下行,全年均價仍處在中長周期較好盈利區間。化工品市場價格中樞總體穩定,高端化工品價格支撐力較強。一季度,兗礦能源煤炭和電力銷售量同比下降,化工品銷量成為主營業務中唯一上漲的指標,增幅7.27%。中國神華的煤化工分部第一季度利潤總額4300萬元,同比上升168.8%,聚乙烯和聚丙烯銷售量也成為主營業務中僅有的上漲指標。(記者 楊沐巖)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