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科技信息水平大幅提升。作為工業和農業的重要過度行業,畜牧業也迎來了變革,積極向現代畜牧業推進,不斷改變模式和升級技術。只有持續提升畜牧業現代化水平,才能促進行業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目前我國畜牧業發展并不盡人意,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國內大部分地區的畜牧業沒有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整體產業鏈條結構弱,不利于應對風險。
在這種傳統產業結構里,企業和畜牧業無法建立起相互支撐、共生的關系,導致服務意識、責任感普遍不高,產銷過程比較單一,難以形成具有影響力的交易市場。
另一方面,我國畜牧業發展層次低,放養養殖的方式仍占據主流。一旦出現傳染疾病,很容易對當地畜牧業造成重挫,嚴重的甚至影響人身安全。
而且畜牧業從業人員素質有限,既沒有專業的飼養方法和手段,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動物防疫培訓。這無疑給畜牧業埋下了安全隱患,也讓標準化的推進實施受阻。
正因此,政府有必要助推畜牧業向現代化轉型升級,加強安全監督,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應對措施,持續提升整體產業水平,順勢推進結構轉型和模式更新。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畜牧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勢在必行,但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充分發揮農畜結合模式優勢。這種產業模型是充分結合農本資源和農作副產業,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優化資源相應配置,形成良性循環的現代化發展模式。要建構完整的產業模型,畜牧業需要實施標準化管理,形成一定的規模。
第二,信息化結合,發展科技養殖。現代畜牧業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信息化水平高,因此與信息化的結合至關重要。這需要企業改變陳舊的養殖理念,向國內外優秀養殖企業看齊。同時,政府要提升整體網絡化素質,加大網絡化科技培訓,幫助畜牧業建立標準化養殖流程。
綜上所述,畜牧業發展至今,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現代化,向新型的集約化畜牧發展模式轉化,實現多行業的共同進步。政府也應發揮好引導作用,扶持新型產業方式的建立和更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