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將成油氣穩產增產主戰場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12-17





      “截至2018年底,我國深水油氣勘探屢獲突破,發現14個大中型氣田,累計發現天然氣探明儲量3500億立方米,原油探明儲量7000萬噸。目前,全球已發現常規油氣海域占32%,其他為待發現海域,未來油氣產量增長點仍在深海海域。”中國海油總地質師謝玉洪日前在2019深海能源大會上表示。


      與會專家均表示,深海能源已成為世界油氣儲量產量的主要聚集區和世界石油供應的主要增長點,并將在我國能源供應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面是豐富的資源儲量,一面是難以長期開采的現實困境。這些對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開發儲量豐富


      近5年,全球新發現海洋油氣田530個,其中深水為210個,投產油氣田中深水占40%。隨著時間的推移,淺水油氣田投產數量已經在大幅減少,深水油氣資源成為支撐世界石油產業未來發展的新領域。


      我國海域油氣資源豐富,主要沉積盆地石油地質資源393.22億噸、天然氣52.61萬立方米,目前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2.9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43萬億立方米。在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規劃中,深海占比由42%逐漸上升至64%。


      其中,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和產量快速上升,截至2018年,深水天然氣產量占海域天然氣產量的三分之一。“中國海域石油勘探處于發現高峰初期階段,天然氣勘探處于發現早期階段,未來油氣儲量增長潛力較大”成為與會專家共識。


      我國3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洋面積,近海探明不高,深海潛力更大。“藍色”國土未來將成為我國石油天然氣穩產增產的最主要的戰場。“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鏈,技術裝備和自主建設能力齊備,已形成支撐大的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系統體系,也從淺海到深海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提升。海洋油氣是我國最現實和最有利的資源接替之一。”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楊雷對記者說。


      “此外,海上油氣尤其天然氣產量的提升可以就近造福沿海地區,不僅具有巨大的生產潛力,更有迫切的市場需求。”楊雷補充說。


      進入長期開采困難期


      “我國南海深水油氣資源量豐富,初步估算深水油氣資源量350億噸,海洋油氣資源開發仍有較大潛力,但勘探開發成本高、程度低。”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說。


      多位與會專家表示,目前,可開發利用的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但深水技術挑戰大、作業難度大和勘探開發成本高,容易開采的油氣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油氣行業將長期面臨難開采油氣問題的困擾,對油氣工程科技創新與前沿技術突破的依賴越來越大。


      我國油氣發展面臨更大挑戰,既要解決國內油氣增儲上產等諸多難題,又要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原來以“跟蹤”為主的發展模式已難以應付,加大創新驅動是當務之急。


      楊雷表示,雖然深海油氣勘探仍困難重重,但國家出臺了如油氣對外合作項目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取消油氣項目用海審查環節、重大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納入環評審批的綠色通道和中央財政補貼范圍、同推動行業改革加快退出力度和企業礦權扭轉、打破內部關連交易加快市場化等多項政策保障提升能源開發利用。


      加大技術裝備攻關是關鍵


      中國海油在會上透露,在我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獲百萬方優質天然氣流,創造了我國海域潛山天然氣測試產能新記錄。憑借自主創新的深水淺層水合物地層安全鉆進技術、硬質花崗巖地層鉆井提速等系列技術,成功完成了該井的鉆探。該井的測試成功,標志著我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領域勘探獲得重大突破。


      汪東進表示,“我國深海油氣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存,下一步應加大技術攻關解決深海油氣領域面臨的‘卡脖子’的技術問題,著重強化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繼續深化國內外同行相同科研院所的廣泛合作,積極推動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創新,工程技術裝備體系創新和管理體制創新。”


      “在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日益完善的今天,面對海洋油氣資源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要加大資金人員技術裝備的投入力度,持續推動油氣產量快速增長,并引領各相關企業努力將我國海域建設成為最重要的油氣儲量產量的戰略聚集區。”楊雷說。


      相比陸上開發,海上油氣開發技術要求更高。我國海上油氣開發也在走向更深更遠的海域,需要更有利的科技體系進行支撐。楊雷認為,“深海油氣發展壯大最終必須把科技進步作為實現手段。技術進步可將已采出但不具備經濟性的資源變得具有經濟性,需要企業研究制定一攬子科研公關計劃,集中優勢研究力量,持續不斷加大科研投入,不斷推動我國海洋油氣產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楊雷說。(記者 渠沛然)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