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紡織企業插上“智造”的翅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0-17





      閱讀提示 如今,傳統紡織業“千人紗、萬人布”的生產景象已成為歷史。一條智能化生產線,可以節省50%的人工成本,制造周期縮短10%以上,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提升了產品質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正是因為有了高科技材料,我們才能抵御嚴寒,同時又能展示最佳的競技狀態,不斷拓展更難的動作。”近日,在2022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舉辦了新品發布會,北京冬奧會女子空中技巧冠軍徐夢桃現身說法,向外界講述了高性能材料的服裝如何成為冬奧運動員的防寒“神器”,為訓練和比賽錦上添花。


      獲得奧運冠軍點贊的保暖又輕薄的高科技材料,正是由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研發的高保暖仿生絨。


      從傳統棉紡織材料到功能性紡織新材料,這家原本生產床上用品“四件套”的傳統紡織企業,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新跨越。


      高科技絮片“溫暖”冬奧


      在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展臺,工作人員靳宇正在演示新產品防水透濕的實驗。只見她用一塊迷彩色布料蓋在圓柱形玻璃器皿中間,將其一分為二。在布料上方倒水,又用氣泵將空氣注入布料下方。此時,空氣透過布料在水中不斷形成氣泡,水卻沒有滲下來。


      “防水效果這么好還有很好的透氣性,確實很厲害。”一名參觀者稱贊。


      除此之外,為消防員提供的阻燃安全防護絨、應用于特殊作業環境下的抗靜電安全防護絨等一系列產品也十分吸睛。


      “這款高保暖仿生絨采用差別化纖維形成中空纖維‘骨架’與超細纖維‘絨毛’復合網絡結構,能有效鎖住靜止空氣,實現高效保暖,且洗滌后不縮水、保暖率不降低,可以應用于戶外、家紡等領域。”靳宇說。


      2019年,高保暖仿生絨研發生產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冬季運動與訓練比賽高性能服裝研發關鍵技術”項目。隨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推進力度,2020年初,第一條生產線正式啟用并實現量產。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的幾個月,該企業生產車間就開足馬力,趕制訂單。這批具有高蓬松度、高回彈性、柔軟舒適等特點的高保暖仿生絨主要用于填充保暖服,為北京冬奧會運動員、教練員和保障人員送去溫暖。


      “我們不僅擁有成功應用在北京冬奧會上的高保暖仿生絨產品,還創新研發了服務于中國南極考察隊的極寒熱力絨,以及廣泛運用到航天領域的系列產品,實現了功能性新材料領域的‘中國造’。”在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麗看來,科技創新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也正是因為不斷開拓具備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矩陣,企業才能走在行業前列,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牽手”院士迎來新機遇


      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也曾經歷轉型陣痛。


      原本,企業主要生產床上用品“四件套”,市場銷量一直不錯。隨著紡織行業競爭日益劇烈,企業難以擴大銷路,發展陷入困境。


      如何在困境中突圍?這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


      2017年,企業所在的安徽省界首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院士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這樣,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經政府牽線搭橋,企業與東華大學教授、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責任人俞建勇院士“牽手”成功,成立院士工作站,組建了以院士為帶頭人,包括1位長江學者、7名博士后導師、兩名高級工程師在內的研發團隊。


      有了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作支撐,企業創新研發找到了新出路:通過攻克紡織新材料技術難題,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從傳統棉紡織企業向功能性紡織新材料企業轉型。


      “不僅把專家團隊請進來,還要把人才送出去培訓學習,目前我們已有60余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和設計團隊,高層次人才比例達20%。”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榮小瑛告訴記者。


      為了加快紡織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與高校專家團隊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在北京、上海、合肥組建了研發中心。同時,建立了安徽省產業創新中心、熱濕舒適功能性材料及制品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睡眠健康(安徽)研究所等研發平臺。


      疫情期間,企業與院士工作站合作研發的軍用新材料PTFE膜應用到口罩生產領域。PTFE膜在0.1微米以下,完全可以物理隔阻通常直徑在0.2微米的細菌和粉塵顆粒。與市面上的普通口罩相比,存放時間更長,可重復利用次數也更多。


      “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未來要繼續走前沿化、科技化路線,結合市場需求,生產出更多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高質量產品。”榮小瑛說。


      推動行業向數字化轉型


      如今,傳統紡織業“千人紗、萬人布”的生產景象已成為歷史。


      在該企業的功能性絮片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全自動智能化絮片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智能制造車間看板屏幕上實時顯示生產進度、設備狀態、訂單信息,整個車間幾乎看不到工人。


      在去年11月發布的《2021安徽省“5G+工業互聯網”十大創新應用》報告中,該企業的“5G+智能工廠”榜上有名。據了解,該項目由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與中國電信界首分公司、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合作,實現了從產品研發、生產控制、品質管理、能耗管控、物流銷售的全程數字化、綠色化。


      “一條智能化生產線,可以節省50%的人工成本,制造周期能縮短10%以上。”榮小瑛介紹,數字化生產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提升了產品質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事實上,通過數字化賦能紡織服裝產業,推動行業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去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十個典型應用場景和五個重點行業實踐,紡織行業列為重點行業之一。今年6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制定的《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 (2022~2024年)》指出,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工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加快推動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表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將為紡織服裝新材料開發、新工藝應用、技術裝備互聯互通、企業管理效率提升和市場快速反應能力的提高帶來強有力的支撐,從而不斷提高紡織服裝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是推動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根本目的。


      轉自:工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紡織業成立國際合作聯盟 助力企業“走出去”

      紡織業成立國際合作聯盟 助力企業“走出去”

      3月20日,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成立,旨在助力紡織企業“走出去”,整合上下游資源,推進國際產能優質項目對接及合作,共同抵制無序競爭、化解風險。
      2017-03-21
    • 2017年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據全線飄紅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3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00 17億美元,環比增長82 35%,同比增長18 78%。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90 98億美元,同比增長14 83%;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
      2017-04-26
    • 尋求產業鏈資源有效整合 紡織企業加快布局“一帶一路”市場

      在“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推進的背景下,紡織服裝企業通過設廠、投資、收購等方式,布局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尋求產業鏈條在全球范圍內的有效整合。部分紡織服裝企業因此實現了業績增長。
      2017-05-04
    • 中國紡織業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當前中國紡織工業正處在轉型升級時期,整個行業運行保持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記者16日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獲悉,2016年中國紡織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 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7 8%。2017年增長速...
      2017-05-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