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塑協”)獲悉,2023年,我國塑料制品行業匯總統計企業完成產量7488.5萬噸,同比增長3.0%。“行業整體向著功能化、輕量化、精密化、生態化、智能化的'五化'創新方向發展,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推進。”中國塑協理事長王占杰分析稱,與總體經濟發展呈現出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特征相呼應的是,我國塑料加工業表現出穩增漸進的發展態勢,我國塑料加工業的市場規模將穩中向好,塑料制品的產量和消費量將保持相對穩步增長。
產量符合預期目標 行業逐步回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塑料制品行業匯總統計企業完成產量7488.5萬噸,同比增長3.0%,仍有上升潛力。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3部門聯合印發了《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中提出2023-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25萬億元。
王占杰表示,塑料加工業作為我國輕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2023年產量的同比增長率緊跟輕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基本符合預期目標。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引導與下游行業的需求增長,塑料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個行業仍處于上升階段,面對各類潛在調整,還需加快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創新、抓住轉型升級“窗口期”、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等進程。
據了解,2023年,在國內經濟內生動力有待加強,市場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全國塑料制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7%,與之存在聯動關系的營業成本也呈同比下降態勢。但是,得益于近年來塑料行業在生產工藝方面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單位工作時間內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以及更佳的成本控制等因素,特別是原料價格相對穩定,由此保證了營業收入利潤率的相對穩定。自2023年初以來,隨著行業的逐步回暖,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也在逐月收窄,為來年由負轉正提供了有利前提。
出口方面,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外部需求持續低迷,塑料制品年度出口增長率六年來首次由正變負。王占杰分析表示,即使如此,2023年我國塑料制品出口總金額依然達到了2022年的93.5%,并且隨著行業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出口金額依舊處于高位。
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將愈發穩固
王占杰坦言,當前我國塑料加工業仍存在需求收縮預期轉弱、行業利潤受到壓縮,產業結構優化不足、行業“內卷”嚴重,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行業整體競爭力偏弱,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出口形勢愈發嚴峻等困難和問題。
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王占杰建議,要把握發展機遇,堅持以穩求進。他表示,依托于我國經濟逐步回升、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國內積極因素的累積將為行業的穩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塑料加工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依然不變。對此,塑料加工業企業要力求實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刻注重需求側管理,努力以創新為引領,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等方面,要敢于攻堅、勇于探索,加快核心優勢產品向高端化發展,做到以穩求進,以進促穩。
王占杰還建議,行業要堅持創新引領,提質降本增效,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以創新及差異化的新品突圍市場,通過新材料研發,開拓更多的市場應用場景,滿足更加多元化的功能需求,行業企業需要加強質量管理、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持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盈利。行業要踐行綠色理念,把握發展機遇,行業企業應該把握發展機遇,在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全社會產業綠色轉型這一宏大進程中提供關鍵支撐,不斷推動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從而促進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行業還要強化國際競爭力,改變營銷模式,行業企業需要持續著力于新技術、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強化自身的產品競爭力與技術優勢,跳出固有運營模式,借助互聯網新穎、高效的傳播方式,如依靠云商平臺、短視頻等助推品牌形象的打造、產品的宣傳與營銷等。
“塑料加工業作為我國輕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總產值、資產總計、從業人員、出口額等指標已占輕工行業總量的10%以上。2024年預計國家和各級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提振市場信心,促進行業增長,穩定外貿發展的組合政策,我國塑料加工業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僅不會改變,且將愈發穩固。”王占杰表示,鑒于行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極高相關性,預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塑料加工業將實現更加平穩的開局,隨著行業周期性調整,二季度開始行業增速可能明顯加快,隨著基數的升高,三四季度增速預計或將比二季度有所回落,但全年有望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對于中國塑料加工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抱以更加堅定的信心。”他說。(記者 解磊)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