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迎來新機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3-08





      海洋功能性食品,是指以海洋生物資源作為食品原料的功能性食品。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正通過老“藥”新用、發展精深加工、拓展消費場景等途徑,以提高海洋功能性產品競爭力。


      創新謀求多元化發展


      消費多元化以及對食品安全、營養的不懈追求,讓人們對海洋功能性食品投來了更多關注的目光。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22—2027年中國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市場需求規模為896.5億粒,行業市場供給規模為914.4億粒。我國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市場需求主要受產品原材料成本情況、產品自身功能情況、居民消費能力情況以及健康意識等因素共同影響。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海洋經濟正在經歷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海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科技興海戰略的指引下,中國海洋科技在深水、綠色、安全的海洋高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在推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急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國內外新研發的海洋功能性食品層出不窮。其中包括采用酵母發酵生產的蝦青素膳食補充劑。不同于海藻來源的蝦青素,這種酵母來源的蝦青素的優點在于無色無味。此外,還有通過將野生型小球藻的細胞暴露在紫外線和化學試劑下,開發出的質地相對柔軟,味道和氣味也更加溫和的小球藻。


      業內人士分析,基于我國2019—2021年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供給和需求情況分析,行業總體處于供需緊平衡狀態。未來,隨著行業供給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以及行業產品市場滲透率進一步增長,預計我國海洋功能性市場行業供需將長期維持緊平衡狀態。


      精深加工拓展更大市場


      隨著海洋功能性食品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海洋功能性食品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在我國,該產業由于起步晚、相關技術研究不夠成熟且技術成果轉化程度低,導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初加工產品為主,精深加工產品少。另外,企業規模小,難以形成產業化。


      業內人士表示,水產加工是漁業生產的延續,可以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帶動漁業經濟增長,應繼續大力發展水產加工技術。近年來,隨著我國水產加工設備行業的發展,水產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水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在水產品加工行業生產和服務過程中,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解決水產品行業痛點和問題,保障行業服務效果。


      相關人士建議,還可在熱門的食品賽道中,采用海洋食物作為主要原料,既突破了傳統品類在原料方面的局限性,又迎合了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使得產品兼具口感風味與營養健康。例如,一家有機海藻零食品牌的熱銷產品海鹽膨化海帶片,以可持續收獲的有機海藻作為主要原料,經過焙烤加工而成,焙烤后的產品口感酥脆,可以取代市場上許多流行的薯片、泡芙和其他松脆零食。


      創造適配不同消費場合下的功能食品,也將打開更大市場。以某品牌的餅干產品為例,該產品將藍莓松餅與蛋白質脆餅搭配,制作的蛋白能量棒適合當作早餐、午餐、健身零食甜點食用。


      業內人士表示,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海洋食品的深加工,既有利于解決市場信息偏差造成的供需問題,又突破了海鮮同質化的瓶頸。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功能成分的價值,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針對特定的人群與場景設計產品,進一步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價值,海洋食品產業還有待更多的探索與嘗試。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