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裝備引領方便食品產業跑出提質增效“加速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24





      日前發布的“2023—2024年度方便食品行業十大創新趨勢”顯示,AI技術使包裝設備創新如虎添翼。從圓形、方形單體包裝機到條狀、異形的整線包裝線,從人工、機械篩選到AI技術、全方位視覺色選技術的融入,方便食品包裝設備在數字化與智能化方面實現了新的跨越,彰顯出“高速、高效、節能、精準”的特征。8月30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數智化裝備引領方便食品未來論壇上,來自裝備制造企業的代表和業內專家圍繞各自領域的最新科技和創新成果展開交流,進一步探索方便食品產業相關配套機械設備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政策支持夯實發展根基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70%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便食品產業也在智能化發展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我國堅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快速影響食品制造業。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裝備與智能制造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副院長劉東紅表示,食品加工過程的數字化是指對整個生產過程中所有的信息進行數字化形式的表征、采集與分析。在信息采集、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感知、思維判斷以及學習和行之有效地執行就是智能化。基于此,食品產業的效率和精準性得到極大提升。她希望,整個數字化系統的打造能夠真正為食品產業的數字化提升提供基礎和示范。


      在海爾食聯網總經理張瑜看來,國家推動數字化轉型對行業發展來說是一個新機遇。以物聯網為中心帶來的數字化驅動是物聯網數字經濟的表現特征,用戶是向“i”(我)而變,企業向“we”(我們)而生。“我們生產所有的方便面是標準化的,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道路上,企業以前是單打獨斗,而現在是共生、互生和重生。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面對真正數字化物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企業要用好相應的技術,為生產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張瑜說。


      全產業鏈智能化按下“快進鍵”


      智能化轉型升級帶來的是產業鏈的全面升華。從原料選取、加工到成品裝卸運輸,產業鏈上的各環節都在擁抱智能化,迎接新挑戰。


      有了好面粉,有了好裝備,就能夠做出好面條嗎?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李世巖看來,這種說法是粗放的、不完整的。談及面條加工工藝裝備創新,他表示,不同面條加工工藝不同,首先考慮到的應該是口感和針對的消費人群,其次選擇適合的原料配比來決定加工工藝,最后才研發設備穩定產品的品質。


      北京京日東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正山大認為,方便食品產業的發展與升級離不開新技術和新裝備。食品的味道很重要,運用高端技術提升設備精度、提高設備自動化保證產品質量也很重要。在好原材料、好設備、好管理等共同作用下,企業才能生產出好產品。


      江蘇大學食品、農產品無損檢測與智能加工團隊成員李志華表示,食品制造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過程,涉及生物材料特性變化、加工過程、品質特征形成與表征、裝備設計與制造等。食品數字化主要圍繞原料數字化、過程數字化和裝備數字化展開。在這些過程中,不損傷檢測對象的各種無損檢測應運而生。以原料數字化為例,比較典型的就是扇貝加工過程中如何把扇貝的內臟識別出來,再用相關設備剔除掉。


      “從過去到現在,方便食品生產設備進行了不斷迭代升級。”廣州輻艾達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玲靈在談到其公司構建的方便面第三代智能無人化精益生產新模式時表示,該新模式針對目前方便面生產中存在的無法及時緩存面餅、高速生產時不同步、料包掉落或漏包等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未來,企業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創新引領力,創造出具有長久且深遠影響力的產品故事或行業故事。


      在產業鏈物流環節,也少不了智能化設備。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裝備與智能制造分會副主任委員、澳昆智能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政德表示,機械設備與數字化結合是老工廠轉型升級的最主要方向,生產線可以使用標準化機器人工作等實現技術創新。在物流運輸、裝卸車環節,基于智能倉儲、前端自動化生產、后端無人化搬運的全數字化智能物流生產系統,機器人可以根據物料信息進行不同品相的自動輸送、倉儲、分揀、碼垛及拆盤等。


      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


      產業智能化、數字化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在相關政策支持下,方便食品產業智能化裝備領域不斷涌現新技術、新產品,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昆山博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日期識別器擁有漏碼檢測功能,可有效檢測出噴印字符殘缺的產品并剔除,配合噴碼機還能實現“有碼不噴碼、無碼正常噴”,確保噴印日期準確;廈門小特包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自動投叉補叉一體機,速度最快達到每分鐘投放500個,擁有少叉檢測、補叉功能和一鍵啟停,在實驗設備高度智能化的同時,讓現場操作人員的操作更加簡潔;北京大森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研發的全自動條狀物料集合包裝線可大幅度降低設備對食品的擠壓,充分保留食品風味,并可通過—0.088MPa負壓檢測,密封性能卓越;青島正亞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鮮濕速食米粉/粉絲生產線生產能力達到1000kg/h,一次性糊化率達到95%以上,米粉粉絲直徑誤差低于0.1mm,省去浸泡、洗米、二次糊化等步驟,蒸汽耗量僅為同類產線的二分之一;河南東方面機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蒸煮快餐熟鮮面生產線采用雙軸翻轉式卸料和面機,可通過大壓延比工藝一次成型2mm厚度面帶,生產出的面條口感筋道、爽滑,可以加工熟面、拉面等預制面,與面館有效結合能更大程度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


      “一些設備的創新可能談不上多重大,但對企業來說,是真真正正地解決了生產中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瓶頸問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裝備與智能制造分會副主任委員、《食品與機械》雜志社執行社長黃壽恩表示,隨著越來越多裝備制造企業深入生產一線,了解生產過程中真正的痛點,未來將會有一大批新技術、新設備來解決問題。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裝備與智能制造分會主任委員、江蘇大學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長馬海樂表示,創新裝備集成了很多智慧,比如解決了方便食品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和面、壓延問題,完成對有碼和無碼產品的識別。這些創新思路將不斷激發行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助力方便食品產業邁向智能化時代。(閆 利)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