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仍然是嬰兒6月齡后的重要營養來源,但此 時單一的母乳喂養已無法滿足其全部的生長發育需求,必須逐步添加輔食。科學合理地添加嬰幼兒輔 助食品,不僅能提供必需的能量和營養素,還能促進 嬰幼兒味覺、消化系統及認知能力的發展。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 (GB 10769—2025)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 罐裝輔助食品》(GB 10770—2025)兩項新國標日前出臺,不僅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高品 質、安全可靠的嬰幼兒輔助食品的需求,提升嬰幼 兒食品市場的整體水平,也為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 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有助于行業長期穩 定發展。
輔食添加實現嬰幼兒進食與促進感知雙發育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的合理膳食行 動明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制定基于食品 安全的營養健康標準,推動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 設。《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則強調,提高嬰 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及時修訂完善嬰幼兒配 方食品及輔助食品標準。
家長們對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寄予厚望,所以在給 寶寶添加輔食時,會選擇種類豐富多樣的食材。《2024 年中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市場發展狀況及消費行為研 究數據》顯示,輔食種類包括嬰兒營養米粉(41.13%)、 水果泥(36.26%)、蔬菜泥(33.92%)、粥(32.94%)、雞蛋 (31.97%)、蛋黃(31.77%)、米湯或菜汁(31.38%)、肉泥 (29.82%)以及家庭自制米粉(26.12%)等。這一多樣 化的輔食選擇趨勢,不僅反映出消費者對寶寶營養 均衡成長的重視,也體現出現代育兒觀念的多元化 和精細化。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一室副研究員 屈鵬峰指出,嬰兒輔食添加是一個從全部乳類食物 逐漸轉化到食物多樣化的平衡膳食的過渡階段。首 先,嬰兒滿 6 月齡起,母乳仍然是嬰兒重要的營養來 源,但隨著嬰兒生長發育和體重的增加,嬰兒胃腸道 及消化器官相對發育成熟,純母乳喂養不能完全滿 足嬰兒對能量及營養素的全部需求,需要通過母乳 以外的食物來滿足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比如,純母 乳喂養的較大嬰兒,30%—50%的能量、97%的鐵需要 來自輔食。因此,添加輔食可以滿足和補充嬰兒能 量和營養素需要。其次,經過最初 6 個月的生長發 育,及時引入形態、質地相適應的食物,能有效鍛煉 嬰兒啃咬、咀嚼、吞咽等口腔功能發展,促進嬰兒進 食技能發育。最后,嬰兒通過進食行為,能有效促進 手—眼、手—唇以及唇—舌協調等精細化運動功能 的鍛煉,以及促進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 發展。
嬰幼兒食品形態標準精細化程度再升級
隨著嬰幼兒營養素需要量以及嬰幼兒喂養研究不 斷深入,此次修訂在廣泛借鑒國際食品標準經驗的同 時,充分考慮了我國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和營養素 需求,存在以下主要變化。
一是為了豐富市場嬰幼兒食品品類,增加了即食嬰 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取消了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形態大 小的限制。二是為充分保障嬰幼兒營養的安全性,增 加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營養素含量的最大值。三 是為保障嬰幼兒營養健康需求和我國嬰幼兒營養健康 狀況,調整或增加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基本營養成 分和可選擇成分部分指標。四是防止肉毒桿菌毒素中 毒,增加了不應使用蜂蜜要求。五是為了嬰幼兒近期 和遠期健康,降低了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中添加糖的 供能比。六是污染物、真菌毒素和致病菌限量要求統 一引用相關基礎標準。
此外,新修訂的標準中刪除了其他食品安全國家標 準基礎標準中已涵蓋的相關內容。同時,明確預包裝 嬰幼兒輔助食品有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 輔食食品2大類。其中,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包括嬰幼 兒谷物輔助食品、嬰幼兒高蛋白谷物輔助食品、嬰幼兒 生制類谷物輔食食品和其他嬰幼兒谷物輔助食品;嬰 幼兒罐裝輔食食品包括嬰幼兒汁類罐裝輔食食品、嬰 幼兒泥糊狀罐裝輔助食品和嬰幼兒顆粒、片(塊)狀罐 裝輔助食品。
營養成分指標的調整是本次修訂的重點。屈鵬峰 指出,依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等報告, 6—12 月齡嬰幼兒貧血率較高。考慮到嬰幼兒米粉在 輔食中的主導地位和龐大的消費量,修訂工作將維生 素 C 由可選擇成分變為必需添加成分,以促進植物性 食物中鐵的吸收率,改善嬰幼兒貧血狀況。同時,基于 現行標準,修訂制定了營養素上限值。此外,基于嬰幼 兒輔食添加喂養原則,參照國際組織、發達國家關于嬰 幼兒食品中添加糖管理規定,我國將嬰幼兒谷類輔助 食品中的添加糖比例從30%下調至10%。
屈鵬峰還提到,標準還對一些細節進行了優化。“嬰 幼兒谷類輔助食品生產類產品,從原規定的必須煮熟食 用,調整為熟制后即可食用;新研發的嬰幼兒面條質地細 密,既可以煮,也可以蒸,為家長帶來更多便捷選擇。”
優質輔食解決方案激發消費“剛需引擎”
嬰幼兒輔食自 20 世紀 80 年代后期進入中國市場, 歷經市場萌芽、品類拓展、補貼競爭等階段,如今市場 已逐漸成熟。2018—2022 年,我國嬰幼兒谷物類輔食 的市場規模逐年上升。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早期主要 以發展嬰幼兒谷物類輔食為主,因此,嬰幼兒谷物輔 食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較高。2023 年中國嬰幼兒谷 物類輔食市場規模約為268億元。
新一代父母踐行科學育兒理念,將零輔食視為剛 需品類。《2024 年中國嬰幼兒零輔食行業洞察報告》 數據表明,谷類輔食、佐餐輔食、調味營養輔食購買 用戶中,七成以上為剛需購買。隨著95后、90后人群 成為消費主力,這部分職場媽媽育兒觀念較強,在嬰 幼兒食品方面投入較高。她們更愿意嘗試多樣化的 輔食組合,從較低月齡便開始穩定地給寶寶添加輔 食。在購買時,寶媽們尤為關注產品的營養配比、配 料表等,對有機、新鮮、天然的產品青睞有加,愿意為 之支付溢價。其中,65.3%的 95 后父母愿意為有機產 品支付超過20%的溢價。前瞻研究院預計,未來嬰幼 兒輔食行業將延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到2029年,中國 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將達到 927 億元,2024—2029 年 的復合增速約為9.0%。
大多數消費者傾向于采用自制與購買相結合的 方式獲取嬰幼兒輔食,這樣既能享受到新鮮的自制 輔食,又能體驗多樣的輔食產品。也有一部分消費 者完全依賴購買,這可能是出于對市場上輔食產品 品質的信任,或者是由于時間或條件的限制無法自 制輔食。另一部分消費者則完全依靠自制,他們更 注重嬰幼兒輔食的新鮮以及滿足寶寶的個性化需 求。無論是自制還是購買,消費者都希望為寶寶提 供健康、營養且符合其成長需求的輔食。
國內嬰幼兒輔食市場穩步發展之下,仍存在諸多 問題亟待解決。消費者尤為關注食品安全保障和性 價比提升這兩個方面,同時也表現出對權威認證體 系信心的缺失。消費者還普遍反映寶寶輔食市場存 在購買渠道不夠豐富、市場推廣信息不足以及產品 種類有限等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影響著消費者的購 買決策和對輔食市場的滿意度。
市場上食品標簽上畫寶寶的圖片產品很多,消費 者如何判斷一款食品是嬰幼兒輔助食品?屈鵬峰介 紹:“對于消費者來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查看該食品 的標準代號,如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應執行 GB 10769標準;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應執行GB 10770。”
談及行業下一步的發展,屈鵬峰表示,新修訂的 嬰幼兒輔助食品系列標準,對嬰幼兒輔助食品市場 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積極影響。一是新標準通 過調整基本營養成分指標、制定營養成分最大值、下 調添加糖的供能比,確保產品能夠滿足嬰幼兒的營 養健康需求,保障產品的營養充足性與安全性。二 是新標準修訂總體上擴大了產品種類,有助于企業 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產品,給消費者提 供更多選擇空間,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 求。三是新標準的實施將促使企業加大在技術研 發、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的投入,推動行業技術創新 和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記者 劉天助)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