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爭先搶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產業發展迎來黃金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04





      從DeepSeek應用的火爆到"杭州六小龍"的出圈,到"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各地密集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目標,今年以來,人工智能現象級應用加速落地、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各地爭先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產業發展迎來了黃金期。


      政策密集出臺  搶占發展新賽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這是"人工智能+"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的提法側重于技術研發不同,今年的提法更側重于產業的應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終端的應用。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能夠真正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國家政策加快部署,各地政策接續出臺,發展目標日益明確,搶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北京市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深圳市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杭州市提出打造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在宇樹科技、深度求索等"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的同時,杭州市發布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形成基礎通用大模型1個以上、行業專用模型20個以上,建成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10個,集聚開源模型生態企業1000家以上,努力打造全國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態最優城市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其他城市也積極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加快部署。北京市發布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將圍繞具身大小腦模型、具身智能芯片、全身運動控制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于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具身智能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實現國產化;上海市發布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范應用成果;深圳發布四份行動計劃,涉及人工智能先鋒城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具身智能機器人與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業超3000家、獨角獸企業超10家,產業規模年均增長超20%;蘇州市提出高水平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持引進培育參數量超千億的通用大模型,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成都市發布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工作要點,力爭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增速超過30%,加速打造全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從發布政策到獎勵資金,再到吸引人才,各地人工智能產業布局不斷加快,相互比拼的"火藥味"十足,被戲稱為中國硅谷的"爭霸戰"開啟了。


      "人工智能+"產品創新跑出"加速度"


      "天工"機器人能夠在有干擾的情況下快速地通過雪地、沙石等復雜地形,實現"超百級、大高差臺階"的持續攀登;診室聽譯機器人能實時識別、記錄醫患問診內容,為醫生提供問診提示、健康知識推薦、用藥安全提醒、病歷生成等服務;寵物醫療大模型能根據患寵的性別、基礎信息和身體部位的癥狀描述,智能推薦就診的科室及醫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不斷涌現,并加速規模化應用落地。截至去年9月底,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接近6000億元,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


      從"行走的顯示屏"到"聰明的機械臂",在日前舉辦的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大模型電視、AI手機、智慧家居等產品扎堆亮相,人工智能終端產品不斷涌現。近日,京東開始布局具身智能,海爾發布"AI之眼",產業界各方也紛紛加速推出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據畢馬威中國預測,到203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人工智能終端的生產制造兼顧了數字領域的前沿技術,也離不開先進的生產制造能力。今年以來,國產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在電子、汽車等重點工業領域規模化應用加快,賦能產業創新發展。今年1-2月,我國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虛擬現實設備、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圓片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7.7%、30.2%、27.0%、19.6%。


      各地也先后亮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成績單。2024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超2400家,核心產業營收超3000億元,目前已備案105款大模型產品。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2024年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累計完成60款生成式AI大模型備案。


      隨著更多前沿技術創新應用的落地,以及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賽迪顧問預測,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未來10年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并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從2025年到203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預計從3985億元增長至172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5.6%。(蘇德悅)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