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外頭部乳粉企業相繼公布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行業回暖明顯。
行業回暖明顯
作為國內最大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中國飛鶴的收入重拾增長。財報顯示,2024年中國飛鶴實現營業收入207.5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凈利潤36.5億元,同比增長11%。下半年收入增速比上半年有較為明顯放大。
中國飛鶴管理層表示,2024年下半年庫存情況較上半年改善許多。從2025年第一季度情況看,全渠道出貨較為平穩 ,預計2025年公司表現或比2024年更好。
同時,包括雀巢、達能、菲仕蘭等在內的主要外資乳粉品牌業績也有不同程度增長。達能管理層在近期舉行的業績會上透露,2024年第四季度,達能在中國市場的需求強勁,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顯示出進一步改善的跡象。
尼爾森IQ數據也能看到,到2024年11月嬰幼兒牛奶粉市場規模跌幅收窄至-2.5%,且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一段嬰幼兒配方乳粉(0-6個月)的銷售曲線快速回升。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經歷了量價齊增、量減價增、量減價減的三個周期,隨著本輪乳粉回暖,行業正在進入新的周期,市場增長已從單純的人口紅利或產品升級增長轉向結構性增長。
2024年國內市場面對著更復雜的經濟環境,但乳粉消費的結構性升級并沒有停止。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4年消費者購買300元以上乳粉的占比增至26%。
健合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行業的結構性增長機遇仍存,2024年健合集團在嬰幼兒配方乳粉超高端市場占比從12.4%上升至13.3%,其中12月上升到14.5%的年內峰值,預計2025年這一份額還會增長。
與此同時,2024年頭部奶粉品牌也加快了新配方、新技術應用的產品上市速度,后者也擁有更高的售價,加速了結構性升級的速度。尼爾森IQ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超高端(零售價格高于430元/公斤)市場占總市場規模的37%,比2023年提升了4.2個百分點。
中國飛鶴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透露,當下科技創新是贏得消費者的關鍵,因此奶粉及相關產品的研發和創新也將成為市場競爭的下一個焦點。
但這一新變化加速了行業的洗牌進程。
“我手里已經沒什么小品牌產品了。”某國產奶粉山東經銷商馬浩介紹,過去經銷商靠小品牌補渠道利潤,因此中小品牌通過給渠道足夠的利潤就能對抗大型品牌,但當下消費者消費更加理性,也更加重視配方和功能,缺乏差異化的中小品牌之間不得不進行價格戰,而大品牌的技術競爭策略讓其售價和利潤更為穩固,低價的中小品牌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長期來看,由于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消費者3年一換(針對0-3歲幼兒),頭部乳粉企業通過研發和品牌投入來吸引新消費者,比如中國飛鶴宣布啟動12億元生育補貼計劃,這樣的投入規模中小品牌難以接招,這也將加速市場向頭部品牌集中,市場洗牌會進一步加速。
加快“出海”進程
當前,國內主流乳粉企業都在加快全齡化營養轉型和國際化布局,來謀求新的增量市場。
中國飛鶴管理層表示,公司正在從戰略和產業布局上加速調整,相比于0-3歲的市場,國內60歲以上人群有2.9億人,市場空間更大,未來公司將以大腦發育和乳蛋白技術為主要方向,拓展孕婦、嬰兒、兒童、青少年、中老年營養市場。
與此同時,乳粉的產能過剩,也讓國內奶粉品牌盯上了海外市場。
中國飛鶴管理層說道,公司正在尋找高出生率的國家和地區的新機會,計劃通過加拿大新工廠布局北美、中東和東南亞市場,計劃6月份先進入菲律賓,并將維持中高端定位。其表示,從此前進入北美市場的情況看,增長符合預期。
在此之前,蒙牛、健合、澳優等借助海外工廠,已開始嘗試在其他國家的市場銷售。2024年上半年,澳優自有品牌羊奶粉在國際銷售額同比增長50.7%,增長主要來自于中東和美國市場。但整體而言,國內乳粉品牌在國際市場銷售量占比相對較小。
曾在澳大利亞經營乳粉業務的何康輝表示,國內乳粉“出海”受到當地法規和文化融合等問題的困擾,如何實現文化認同與融合,打造有競爭力的當地銷售團隊對于國產乳粉品牌是一個新課題。
在宋亮看來,國內乳粉市場依然占到全球乳粉市場的三分之一,其他國家市場雖然進入不易,但一些生育率較高的市場對國內品牌依然有誘惑力,并且國內品牌大多以海外工廠或品牌來切入,這也有利于降低進入市場的難度,但長期的成長性仍待觀望。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