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回落、電動崛起、下沉突圍、出口企穩
中國自行車:內外市場形成增長合力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自行車協會九屆十四次理事長會議上,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行業運行情況報告。報告顯示,中國自行車行業整體運行保持平穩,在外貿布局提質增效的同時,消費市場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多項數據和趨勢顯示,中國自行車消費市場正從過去以“銷量導向”為主,逐步轉向以“結構優化、品質升級、智能體驗”為核心的發展新階段。
中高端自行車熱度回落 市場理性回歸
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郭文玉介紹,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運動型自行車銷售受“騎行熱”帶動大幅上漲,自主品牌中高端產品銷售增長超20%。然而,從2024年8月起,消費需求逐步降溫,進入2025年后市場趨于理性。
面對庫存高企和需求減弱的壓力,不少品牌被迫降價促銷消化庫存。這一現象導致部分企業利潤被嚴重壓縮,行業盈利能力在高端板塊呈現明顯分化。
消費者對品牌、配置和服務的關注度提升明顯,未來高端市場將不再單靠性能拉動,而更多依賴“品牌價值+用戶體驗+社群文化”三重驅動,這也使“騎行+健身”“騎行+社交”“騎行+旅游”等融合消費場景不斷發展。行業數據顯示,競賽型、山地型、自行組裝型等多樣化品類需求穩定增長。
電動自行車產量強勁增長 智能化與安全成關鍵詞
電動自行車板塊成為2025年消費市場中最亮眼的增長極。一方面,《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等標準全面實施,推動市場向安全、合規方向加速轉型;另一方面,“以舊換新”政策在多個省市落地,極大釋放了更新換代需求。
郭文玉說,2024年,電動自行車產量雖因行業標準調整同比下降15.6%,但2025年一季度在新政帶動下反彈迅猛,規模以上企業產量同比增長38.5%,增速較快。
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成為電動自行車消費的重要增量空間。相比一、二線城市的“休閑+運動”需求,低線市場更注重“通勤+實用”功能,如短途代步、載人載貨、配送用車等。
專家認為,企業可通過本地化設計、模塊化組合、社區運營等方式精準服務下沉用戶,構建區域化消費閉環。
值得關注的是,中高端智能電動自行車占比持續上升,已達19.1%,智能化、時尚化的產品極大提升用戶體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具備智能定位、防盜系統、APP互聯、便攜折疊等配置的產品,安全性、智能化和個性設計成為新一輪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同樣,國際品牌在加快布局我國市場時,也瞄準了消費升級。2024年,多個國際高端品牌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競賽型進口自行車數量同比增長12.5%。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設立專賣門店、提供定制服務、打造騎行文化社區,已成為外資品牌提升認知度的主要策略。
與此同時,本土品牌雖在供應鏈、渠道、交付能力上具備一定優勢,但普遍存在品牌溢價能力不足、創新滯后等問題。業內預計,2025年國內企業將通過引入設計人才、打造智能化系統、發展騎行社群等多維手段,提升中高端品牌競爭力。
出口筑底企穩 新興市場成增長支點
2024年,中國自行車出口4781.4萬輛,同比增長20.7%;出口額26.64億美元,同比增長3.7%,成功實現“量價齊升”。電動自行車出口表現尤為亮眼。2024年出口量達467.2萬輛,同比增長12%;據不完全統計,出口額達21億美元,同比增長6%。
2025年一季度延續增長勢頭,自行車出口1266.3萬輛,同比增長15.5%,其中,對印度尼西亞和加拿大的出口量同比分別增長89.8%和117.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增長18.7%,對中亞地區增長32.2%,均創歷史新高;零部件出口額達到8.47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輪圈、輻條、腳蹬等核心零部件出口額增幅超過30%,結構優化顯著。
中國自行車協會指出,隨著歐美市場庫存周期進入尾聲,東南亞、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成為推動我國自行車行業出口復蘇的主要引擎。
外貿提質增效應對挑戰 “核心供給地位”保持穩定
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國自行車行業通過“市場多元化”戰略有效對沖傳統市場波動風險。郭文玉介紹,盡管2025年一季度對美出口同比下降17.1%,但通過開拓東盟、俄羅斯、中亞及拉美等新興市場,中國企業迅速調整出口結構,實現整體出口正增長。
與此同時,英國正式取消對中國產非折疊電動自行車的“雙反”關稅,打開了中國自行車行業通往歐洲市場的新通道,為出口企業提供了新的增長突破口。隨著歐洲各國對綠色出行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國高質量電動自行車在歐洲市場的接受度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地區作為制造“外溢”新高地,也帶動了本地配套需求激增。中國對東盟零部件出口額同比增長44.4%,表明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供給地位”仍保持穩定。
雙循環引領產業轉型 出口與內需“協同共振”
隨著中高端產能持續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結構明顯改善。不僅傳統低價通勤型自行車出口穩定增長,具備高附加值的電動、智能、運動類產品出口占比也逐年攀升。同時,國內品牌借助OEM/ODM模式逐步向OBM(自主品牌)模式轉型,在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地積極布局線下渠道和品牌推廣。
此外,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也正推動出口質量標準同步升級,越來越多企業通過海外認證、環保設計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自行車協會預測,2025年中國電動自行車出口有望實現10%以上穩健增長,出口額再創新高。
中國自行車行業正邁入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的新階段。在“雙碳”戰略、“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和全球綠色出行需求增長的背景下,內外需求形成“協同共振”。
2025年是關鍵轉折之年,中國自行車出口市場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消費市場將從“追求熱度”向“追求品質”進化。隨著政策支持、產品創新和全球布局的加快推進,整個行業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從“產量大國”向“品牌強國”的飛躍。(記者 史曉菲)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