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輕工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產品加快升級迭代,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通過持續強化科技成果鑒定工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保駕護航。經全國性輕工行業協會、學會,地方省級輕工行業協會,以及行業專家等審核推薦,今年一季度,中國輕工聯組織專家對55項成果進行了鑒定,涉及家電、五金、食品、造紙、照明電器、陶瓷、自行車、塑料、皮革、電池、輕工機械等行業領域。部分典型成果介紹如下:
創新升級服務美好生活需要 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牽頭,在行業內首創一體三滾筒洗衣機,實現了多模式洗滌精準運行和平衡控制,解決了用戶不同衣物不能分類同洗的痛點。該產品已于3月在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首發,市場關注度高,產品交付以來,獲得客戶高度評價。
北京工商大學聯合伊利集團,基于風味與健康雙導向提升嬰配粉功能品質新思路,創建了感官偏好智能識別系統,開發了益生元、益生菌協同配方和基于低聚糖協同鈣源優化的營養增效技術,實現了風味感知與營養吸收雙向提升。
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多光色控制和調節技術,開發的PAR燈實現了色溫、亮度和光束角的便捷調控和防水功能,在商業、工業、家居等室內外場景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零部件解決急難愁盼 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牽頭,創新采用電磁損耗均衡與漏磁抑制方法,攻克了15槽10極永磁電機在功率密度提升過程中的能效衰減難題,提升電機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稀土用量減少28%;提升了壓縮機系統高頻運行穩定性,同時改善了振動噪聲。應用領域覆蓋高效變頻空調、熱泵熱水器、除濕機、干衣機等變頻壓縮機場景。
廣東洛梵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電助力自行車用超大扭矩自動內變速器,攻克了產品智能變速、高負載場景變速易卡死、變速器小體積與大扭矩的矛盾等技術難題,顯著提升了自行車的傳動性能和騎行舒適度。
生物制造革新傳統生產方式 武漢遠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重點院校和上下游企業,創新了高端氨基酸育種技術體系及代謝調控方法,開發了高端氨基酸的發酵多參數采集及精準控制方法,實現了谷氨酰胺、半胱氨酸一水物、組氨酸,以及胱氨酸二鹽和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打破了國外壟斷,滿足了抗體藥物等生產用細胞培養基產業化應用要求。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牽頭,創制了高載量、高復用的固定化酶連續催化技術,大幅提高了酶的工業應用性能及生產效率,實現了年聯產D-阿洛酮糖與葡萄糖酸/內酯萬噸級的生產示范,降本增效。
智能制造提升生產效率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制了柔性面料智能縫制關鍵技術和裝備,突破了縫料感知實時性差與計算復雜度高的技術瓶頸,開發了系列新型平縫機、包縫機、模板機、自動機等典型產品,解決了多樣化縫紉場景下送料模式柔性化適配的行業性難題,極大提升了設備的縫紉適應性。
華南理工大學聯合龍頭企業,創立了脈沖電場介導的植物活性組分穩態保護與梯次提取理論,構建了甜葉菊活性物提取技術體系,研制了脈沖電場精準處理系統與智能化裝備,建成了10噸/小時羅漢果甜苷、甜菊苷提制生產線,實現了羅漢果等的全果綜合利用。
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面向國家對高比能、高比功率電池的迫切需求,開發出高均勻、大面積硫正極及大容量鋰硫電池的批量制備和電池組成技術,并形成系統比能量460瓦時/千克的電池組批量生產能力,產品已應用于多種無人機等裝備,滿足了新型裝備安全、輕質、長航時、大功率應用的需求。
上海綠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工商大學等產學研合作,突破了聚苯醚發泡板材超臨界連續擠出的工業化制備關鍵技術,實現了具有V0阻燃等級、低介電性能、高壓縮強度等優異性能的發泡板材的連續化規模生產,在軌道交通、新能源電池、低空經濟、高頻高速通訊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這些科技成果在服務國家戰略、突破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引領消費升級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獲得了行業和消費者的認可。下一步,中國輕工聯將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和發展機遇,持續完善輕工科技創新促進機制,深化科技成果鑒定對成果轉化的護航作用,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高效轉化,加快發展輕工業新質生產力。
轉自:中國輕工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