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兒童手表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標準從電池安全、網絡沉迷防治、個人信息保護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旨在為兒童智能手表的使用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回應社會關切,強化安全保障。近年來,兒童智能手表市場快速發展,產品功能日益豐富,但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例如,部分手表存在隱私泄露、誘導消費、內容不當等問題,給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潛在威脅。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正是對這些問題的積極回應。
在電池安全方面,標準明確要求兒童智能手表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應符合GB 31241標準,并需通過過充電、擠壓、熱濫用等測試。此外,為確保充電安全,手表在充電過程中應不可操作,緊急呼叫功能除外。
在網絡沉迷防治方面,標準提出兒童智能手表應支持設置使用時長和使用時段,管理端應具備應用程序的可用性控制功能。對于支付功能,首次啟用時需征得監護人同意,并提供限額設置和賬單查看等管理功能。
保護個人信息,筑牢隱私安全防線。兒童智能手表涉及大量個人信息的收集與處理,如何保護兒童的隱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標準明確要求,兒童智能手表應制定專門的兒童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并在操作系統或管理端界面公開展示,供監護人查閱。此外,手表不可向應用程序默認開放麥克風、攝像頭、定位等權限,需征得監護人同意后方可啟用。
在內容安全方面,標準要求手表建立兒童專屬內容池,定期更新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的信息內容。同時,手表不可預置生成式語音問答應用程序,以防止不適當內容的傳播。
推動行業規范,促進健康發展。此次標準的制定,不僅是對兒童智能手表市場的規范,更是對整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的引導。通過明確技術要求和安全標準,促使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功能開發中更加注重安全性和適用性,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信任。
此外,標準的實施也有助于推動相關技術的創新與進步。例如,在生物特征識別方面,標準要求手表具備防假體呈現攻擊檢測功能,為使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的手表提供安全保障。
兒童智能手表的安全不僅僅依賴于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更需要家長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家長應加強對兒童智能手表使用的監督和管理,合理設置使用時間和功能權限,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智能設備。企業則應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法規,持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定《兒童手表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是我國在兒童智能設備安全領域的重要舉措。它不僅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提升產品質量,更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我們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兒童智能手表能夠真正成為孩子們的安全伙伴,而非潛在的風險源。(肖睿平)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