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趣味體驗 滿足情感訴求
超大號與小包裝糖果成行業增長新引擎
在消費升級與渠道變革的浪潮中,量販零食店以“高性價比、品類豐富”的定位迅速崛起。在此背景下,糖果品類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分化特征。小包裝糖果以親民的價格、靈活的售賣形式,精準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成為量販零食店糖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超大號糖果則通過視覺沖擊力與社交傳播屬性帶動情緒消費,二者共同展現出糖果行業新的增長圖景。
構建覆蓋城鄉的流通體系
近年來,隨著消費觀念的更新,消費者更加注重零食產品的性價比和多樣化。量販零食店應運而生,通過規模化集采與智能化供應鏈管理,構建起“源頭工廠-區域倉儲-終端門店”的高效流通體系,使零食產品的加價率較傳統商超降低了40%-60%。
憑借精準契合當下消費者購物需求的核心賣點,高性價比、品類豐富,量販零食店迅速崛起,成為零食行業的重要增長引擎。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量販零食門店總數預計將突破4.5萬家,其中約67%布局在三四線城市,形成覆蓋城鄉的“毛細血管”網絡。
量販零食店龐大的門店規模為糖果產品提供了廣闊的銷售空間。在量販零食店中,糖果品類不僅占據著大量的核心陳列區域,還常常被擺放在入口處、收銀臺旁等黃金引流位置。這種精心設計的陳列策略大大提高了產品曝光率,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糖果產品的可能性。
市場調查顯示,量販零食店所帶來的渠道紅利正在重塑糖果行業格局,使糖果品類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分化特征,小包裝與超大號糖果已成為行業的新增長引擎。
其中,小包裝糖果以2-5元的親民價格、小克重或散裝稱重的靈活形式,成為量販零食店糖果區的中堅力量。與之形成互補的是超大號糖果,其尺寸夸張、色彩鮮艷,在量販零食店中往往被放置于門店入口處、收銀臺旁等黃金位置,發揮吸引消費者進店的作用。小包裝與超大號糖果相輔相成,為量販零食店帶來可觀的流量和銷量。
小包裝帶來高性價比體驗
業內人士指出,小包裝糖果的走紅源于其對碎片化消費場景的精準適配。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較快,消費者常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滿足零食需求。小包裝糖果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適合在辦公室、學校、通勤途中、戶外等多種場景隨時食用及分享。
同時,在單身經濟盛行的當下,獨居人群追求“一人食”的精致與便利,小包裝糖果既能滿足即時解饞的需求,又避免了大包裝吃不完浪費的尷尬。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的現狀下,小包裝可以更好地控制糖果攝入量,避免因食用過多糖果而影響健康。對于家長來說,選購小包裝糖果既能滿足孩子嘗鮮的好奇心,又能保障其飲食健康。相關數據顯示,“一人食”場景貢獻了小包裝糖果62%的銷售額,家長通過小包裝控制兒童糖果攝入量的需求則占比31%。
極致的性價比體驗也是小包裝糖果的優勢之一。面對琳瑯滿目的糖果新品,消費者只需花費幾元錢,就能低門檻嘗試多種口味和品牌的產品;散裝稱重的銷售模式讓消費者可以自由掌控購買量和預算,真正實現按需消費。這種“嘗鮮自由”大大降低了購買決策成本,顯著提升了購物滿足度。同時,單次少量購買的特性也完美契合了零食店高頻次、即時性的消費特點。
此外,業內人士表示,從渠道運營角度來看,小包裝糖果堪稱“效率神器”。因其單價低、消耗快,商品周轉率遠高于大包裝產品;拆零銷售模式減少了食品臨期和庫存積壓的風險,可有效控制損耗。小巧的體積更是賦予了其強大的陳列優勢,單位貨架面積能容納更多SKU(最小存貨單位),不僅可以最大化利用空間,還可以營造出“貨品豐富、超值劃算”的視覺效果,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在消費者“多、快、好、省”的核心訴求下,小包裝糖果以其靈活、低門檻、高效率的屬性,完美嵌入渠道生態,成為驅動量販零食店日常穩定銷售的策略之一。
超大號契合情緒消費需求
巨型棒棒糖、超大包裝棉花糖、PLUS版奶糖……與小包裝糖果極致性價比、多場景適配性的策略不同,超大號糖果正以“眼球經濟”構建競爭壁壘。
業內人士表示,超大號糖果與量販零食店的適配度極高。在視覺層面上,其極具視覺沖擊力。在開放式、高客流量的量販零食店中,可以快速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化身天然的“店面廣告”,成為吸引消費者進店的引流利器。
同時,超大號糖果的走紅也反映出消費心理的深層變化。如今,在Z世代主導的消費市場中,商品的情緒價值與社交屬性越發受到重視。超大號糖果精準切中了年輕群體的情緒需求,超越單純的食品屬性,在社交分享盛行的時代成為備受青睞的“社交貨幣”。
在社交平臺上,超大號糖果開箱視頻、創意合照等內容層出不窮,消費者通過分享趣味體驗等行為,滿足自身追求新奇與社交互動的情感訴求,同時也將超大號糖果轉化為社交圈里的熱點話題。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現象反映出年輕群體對童年記憶的補償心理,超大號糖果喚醒了消費者對“糖果自由”的情感共鳴,滿足了其對稀缺性體驗的追求。
對糖果品牌和量販零食門店而言,消費者自發的分享行為帶來了低成本、高曝光的裂變式傳播,吸引著更多消費者來店選購,甚至催生出了專業代購團隊。
從商業邏輯來看,超大號糖果通過“大包裝+高毛利”模式實現了渠道共贏。華南地區經銷商的銷售數據顯示,大規格糖果的動銷效率比常規包裝高出3倍,批量銷售模式有效降低了庫存周轉壓力。
目前,這種模式已從糖果延伸至果凍、辣條等品類,形成跨品類的消費浪潮。
品牌著力構建差異化優勢
隨著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小包裝與超大號糖果都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在消費者對健康和品質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的當下,小包裝糖果在保持“極致性價比”優勢的同時,也應在產品的原料選擇、生產工藝、營養成分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優化升級,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高品質糖果的需求。例如,推出低糖、無糖產品,以及添加功能性成分的產品。
在超大號糖果方面,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存在較高的相似性。隨著采用超大包裝的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同質化風險也會隨之上升。為了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品牌需要在設計、產品功能和消費者體驗等多個維度上進行創新,為超大號糖果產品打造出獨樹一幟的賣點。如此,才能在市場上立足,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渠道拓展方面,小包裝與超大號糖果也可進行進一步的探索。除了鞏固在量販零食店中的地位外,還可以積極拓展電商平臺、便利店、超市、校園店、社區店等其他銷售渠道,以實現全渠道覆蓋,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率和銷售量。同時,糖果品牌也應增強與社交媒體、其他領域的品牌、明星等合作力度,通過推出跨界聯名產品、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等方式,提升產品的曝光度和話題性,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
在渠道變革的浪潮中,小包裝糖果憑借對碎片化消費場景的適配與對性價比的把握,占據著量販零食店糖果銷售的基本盤;超大號糖果則以情緒價值與社交屬性,成為品牌破圈、門店引流的利器。
在未來的發展中,小包裝與超大號糖果既要充分鞏固并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要不斷優化產品、創新營銷方式、拓展銷售渠道,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為零食市場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增量。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