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專業化與家庭品質化 預制菜產業進入價值躍升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1





      當前,中國預制菜產業已步入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提升的關鍵轉型期。在產業發展初期,企業側重于擴大產能、搶占市場份額。而現階段,行業更聚焦于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業結構,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從市場需求端來看,預制菜市場呈現出“餐飲專業化”與“家庭品質化”并行的鮮明特征,在餐飲領域,連鎖品牌為保障菜品口味穩定性和提升出餐效率,對預制菜的依賴度日益加深。例如連鎖快餐統一供應的預制漢堡肉餅、炸雞塊有效滿足了標準化運營需求。從家庭消費端來看,快節奏生活導致烹飪時間減少,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和年輕家庭選擇預制菜,在追求便捷的同時高度關注菜品的營養與口感,期望通過簡單加熱就能在家享用豐盛美食,如周末家庭聚餐加熱預制主菜搭配新鮮蔬菜即可快速備好佳肴。


      然而,產業的蓬勃發展也伴隨著供給側的多重挑戰,首要挑戰是缺乏統一的標準化體系,導致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同企業在原料選用、加工工藝、添加劑使用等方面標準不一,消費者難以有效辨別優劣;其次是供應鏈透明度不足,從食材的種植養殖、加工生產到倉儲運輸、終端銷售整個鏈條的信息難以有效傳遞和追溯。例如,消費者購買的冷凍蝦仁,往往無法全面了解其具體產地、詳細加工流程、實際冷凍時長等關鍵信息,這不僅使消費決策缺乏依據,也嚴重影響了市場信任。


      面對這些發展瓶頸,系統性構建“標準—技術—信任”三位一體的發展生態被視為破局關鍵。以深圳市海實利食品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實利”)的實踐為例,企業正聯合行業各方力量從兩個關鍵方向發力:一是積極聯合各方力量,推動建立行業統一的質量分級體系,通過明確原料標準、生產規范、營養指標等核心要素,為預制菜產品的價值評估提供客觀依據,未來消費者選購時,有望通過產品包裝上的清晰質量評級直觀了解產品品質;二是著力打造智能化供應鏈中樞,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實現從食材源頭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質量數字化管理,使消費者能夠便捷獲取食材來源、加工過程、物流信息等詳細內容,提升產品透明度。


      在構建質量分級體系方面,海實利正牽頭圍繞六大核心維度搭建認證框架:感官品質,考量成品形態完整性、色澤自然度、香氣純正度以及口感還原度,如紅燒肉的肉質軟爛程度、湯品的清澈度;安全指標,嚴格管控致病菌、亞硝酸鹽、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質,確保儲存、運輸及復熱過程的安全;理化特性,精準測定水分活度、營養成分保留率等,如調理肉制品的蛋白質含量、速凍蔬菜的維生素損失率;加工工藝,規范從原料預處理、調味烹飪到封裝殺菌的全流程,如冷鏈預制菜的急速冷凍溫度控制、熱調理食品的真空包裝技術應用;原料溯源,實現從食材源頭到成品的全鏈條追蹤,明確肉類供應商資質、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等;添加劑使用,要求嚴格限制增稠劑、護色劑等添加劑的使用,確保符合法規標準。


      該體系將通過三條路徑推動產業升級,在生產端,企業為達到更高分級標準,將主動加大在品控設備、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投入,提升自身質量的同時提高行業整體生產水平;在市場端,分級體系將實現優質優價;在消費者端,直觀的質量分級標識使消費者能夠快速判斷產品價值,降低選擇難度。這套分級體系的意義遠超簡單的分類,將推動預制菜行業實現從成本競爭到質量競爭的重大轉變,引導企業重心回歸產品質量,消費者更愿為高品質買單,最終引導產業向長期健康發展轉變。


      在供應鏈現代化升級方面,由海實利創立的“彪桿國際集采直銷平臺”正積極探索“技術+集采直銷”的創新模式。該模式首先建立了信用對等體系,運用AI技術對供應商的資質、生產流程、產品質量等進行全方位評估建立信用檔案,同時對采購商的履約能力、付款記錄、合作評價等進行動態信用管理,形成雙向透明體系,有效降低交易風險和成本,實現供需共贏。其次,平臺致力于構建全球優品流通網絡,依托AI大數據分析與AI精準匹配體系的雙重驅動,高效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實現生產端、供應端、消費端的智能互聯。例如,國內預制菜企業可通過平臺AI精準匹配體系直接對接國外優質奶酪供應商完成高效采購,同時也能依據自身定位和目標客群,精準識別潛在客戶需求,實現產品從工廠到商超、餐飲連鎖、電商、社區團購等終端的高效觸達。平臺還能基于市場需求動態,智能調配資源,驅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提升效率。


      最后,基礎設施平臺化還可助力中國食品標準國際化,通過運營將中國食品行業的標準和要求融入全球供應鏈管理,逐步推動其獲得國際認可。“技術+集采直銷”模式,不僅是對供應鏈效率的革新,也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路徑。(徐名彪)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