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智能音箱或是人工智能系統就能遙控家里的所有家居設備,并讓其為用戶服務這一夢想已經開始照進現實。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公司發布的“DuerOS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獲評為18項具有代表性的領先科技成果之一,也讓智能家居變得越來越有前景。在此之前,小米公司也披露了物聯網(loT)戰略:以手機為核心連接家庭的所有設備,讓用戶享用更好的家庭生活。
除了互聯網企業外,家電企業、通信企業也紛紛在這一領域發力,希望能夠分一杯羹。但縱觀整個行業現狀,各個企業只是憑借原有的技術再嫁接人工智能概念,商業化落地,以及做出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并不多。從這方面來講,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能賦能連接設備
人工智能很火,在哪個應用場景會得到廣泛應用?在資本市場上,哪個領域最被看好?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認為,未來一定是人工智能賦能各種各樣的智能連接設備終端的時代,這一領域有望呈現井噴態勢。
實際上,隨著“80”后、“90”后日漸成為社會消費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消費觀念是希望能夠簡單、便捷、時尚,也讓智能連接設備成為他們的新寵。
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明表示,人工智能發展包含四個層次,即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及創造智能。他認為,現在人工智能正處于感知智能突飛猛進的階段,深度學習在圖像識別的趨勢更深更準。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庭的應用,現階段主要展現在無處不在的語音和視覺交互方面。“智能家居是未來比APP、搜索引擎、手機更大的互聯網入口,人工智能與生活場景的對接和交互形成生態系統,孕育著很多的商機。”周明表示。
正是嗅到了巨大的商機,互聯網企業紛紛在這一領域發力。
“對話式的AI生活已經到來,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正在通過語音連接起各個場景和設備。”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會被影響和改變,他們希望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能夠與大家一起喚醒萬物,重新喚醒AI對整個行業、社會和生活的無限可能。
據張亞勤介紹,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完整地服務鏈條,包括免費、低成本的正版內容,百度包羅萬象的海量信息和龐大的服務生態。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也披露了IoT戰略:以手機為核心連接所有設備。“我們研發了通用智能模塊,以成本價銷售,希望連接更多智能設備。”雷軍表示。
據雷軍介紹,從2014年起,小米先后推出WiFi模組、藍牙模組、WiFi+藍牙雙模模組和安全加密芯片,明年還計劃推出NB-IoT模組。“目前小米IoT聯網設備已超過8500萬,日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成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臺。”
此外,海爾公司也推出了海爾U+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據了解,該方案是集物聯網、OS、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平臺于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旨在以家庭設備為核心實現家庭云化,進行數據的采集及計算,感知、分析用戶的生活習慣,以自然交互的方式,向用戶主動提供所需要的服務,為用戶提供美好生活體驗。
主打開放平臺戰略
從互聯網誕生之日起,開放似乎就成了其精神所在。為此,當這些科技企業每次推出新產品時都不離“開放”一詞。在此次的智能家居產品中也不例外。
張亞勤表示,搭載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的設備可以實現影音娛樂、信息查詢、生活服務、出行路況等10大類的200多項功能操作,并可廣泛適用于音箱、電視、冰箱、手機、機器人、車載、可穿戴等多種服務,并且擁有靈活分層的解決方案,為不同類型的企業及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正是因其應用的廣泛性,所以需要與各類企業進行合作,開放是這個產品的首要特征。”張亞勤表示。
據張亞勤介紹,目前小魚在家機器人、HTC手機、DOSS智能音箱以及TCL電視等產品已經接入DuerOS對話式AI操作系統,可以為用戶帶來極致的語音交互體驗。
雷軍也表示,在推出IoT戰略后,該公司就推出了小米IoT開發者計劃,并將對全體系平臺能力分享,包括開放接入、控制、智能場景、云+AI+數據和新零售渠道。同時提供初創團隊培育計劃、優秀團隊基金計劃、軟件開發商認證計劃和開發者補貼計劃等支持。
“小米IoT業務通過開放、不排他、非獨家的合作策略,下一階段的戰略將是全面開放,未來小米IoT將以全面開放的心態面對更多的第三方企業。”雷軍表示。
“盡管海爾U+提供了一個語音交互平臺,但僅靠一家企業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理想化智能家居交互體驗,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我們希望與其他智能硬件廠商、語音技術服務商以及第三方開發者一起合作,共同為用戶提供極致的產品體驗。”海爾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爾U+會在硬件、軟件、平臺服務上向合作方開放。例如,對于智能硬件廠商,把軟硬一體的語音解決方案,包括主板設備、終端算法模塊以及云端服務都向第三方企業敞開大門。這樣,第三方企業就可以迅速形成語音交互設備的研發能力。
商業化落地還需時日
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工具,如何用好人工智能與家居產品相結合并迅速落地,實現商業化才是關鍵。
目前,以“智能語音操作系統”為核心的人機交互、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智能圖像識別、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的機器大腦,以及他們背后所連接的家居場景、交易和身份識別場景、汽車場景等都將逐漸成為AI商業化落地的主戰場。
不過從目前來看,與家居結合的人工智能商業化推進還相對緩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大企業各自為戰,難以在同一平臺上達成共識。
據觀察發現,這些大型企業均以生態鏈頂端制勝,除此之外,其他絕大部分的企業目前仍處在單品智能化的階段。雖然推出的產品自身功能能夠實現智能化,但不同企業的產品之間并沒有形成聯動。
此外,行業缺乏統一的接入標準,也讓各個企業的產品無法真正實現互聯互通。業內人士表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特別是企業要不斷在產品技術上做“加法”,在產品操控上做“減法”,共同打造一個循環、開放、共享的商業生態系統才是大勢所趨。(記者 戈清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