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系家電品牌變身“國貨”能否重現輝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30





      據日本電子巨頭松下近日發布的2017財年業績數據顯示,其實現銷售額79822億日元,同比增長了9%。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360億日元,同比增長了58%。其中,以車載、能源、工程自動化等領域為中心的業務成為松下業績增長的“引擎”。而我國消費者更為熟知的松下電器,卻在近一段時間出現了四次產品召回的情況,其家電市場占有率也在逐步下滑。


      事實上,松下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曾經的“日本電子熱潮”早已不復存在。隨著夏普、東芝等品牌被我國企業陸續“收編”,日系電子廠商出售、倒閉、退出市場等現象屢見不鮮。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存活在市場上的日本家電企業步履維艱,且被收購的日系品牌重獲競爭優勢的不確定性較大。


      日系品牌從輝煌到沒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系家電在我國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以索尼、夏普、松下等為代表的品牌更可謂稱霸全球。


      伴隨著韓國電子企業的擠壓、中國家電廠商的強勢崛起,日系品牌的市場份額整體逐步萎縮。以曾被稱為日本彩電“六巨頭”的松下、日立、東芝、索尼、夏普、三洋來看,目前已有超半數被我國的企業收購或運營。


      其中,擁有百年基業的東芝被拆分收購。2015年12月,創維集團收購了東芝白電在中國的業務;次年3月,美的又以537億日元收購了東芝家電業務80.1%的股權;到了2017年末,海信斥資129億日元收購了東芝的電視業務。


      三洋同樣命運多舛,自2010年被松下收購后,又被中國家電企業“瓜分”。2011年,海爾集團從松下手中收購了三洋電機的白電業務和AQUA品牌;到了2014年,三洋電視的墨西哥工廠及品牌運營公司90%股權被TCL收入囊中;2015年,長虹一舉拿下了松下手中三洋電視的中國大陸業務。


      素有“液晶之父”之名的夏普如今也成為了臺企的子公司。2015年,先有海信出資收購了夏普位于美洲市場的相關業務;次年8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宣布出資3888億日元獲得夏普66%的股權。如今,夏普已成為富士康由代工向自主品牌邁進的基石。


      其實,日系家電企業集體“隕落”事出有因。家電行業分析師、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日系品牌在家電行業中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的能力越來越低,在很多領域已被韓國、中國企業所超越,且在傳統家電制造業向互聯網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日本家電企業大多堅守固有的硬件思維,在智能化方面起步較晚,導致其在智能家電時代集體落后于行業總水平。


      此外,日本家電企業大多架構管理機構“臃腫”,決策鏈條很長,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較遲鈍,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發展。在戰略布局方面,很多日本企業也逐漸放棄了面對個體消費者的B2C業務,從而轉向了技術、資金門檻更高但競爭沒那么激烈的B2B商用市場領域。


      應保持中高端產品定位


      經過收購熱潮的洗禮,原本頹勢盡顯的日系品牌的生存狀況發生了改變,并呈現出了不同的光景。


      根據美的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東芝家電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約為151億元,受匯率、原材料價格和全球復雜經濟形勢等影響,其在去年未能實現盈利。同樣是被收購的庫卡,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約為267億元,同比增長18%,創下了歷史新高。而相比之下,東芝則遜色很多,但經營狀況環比有所改善。


      被富士康招至麾下的夏普則連續數季度實現凈盈利,電視機產品銷售強勁。夏普公司2017年財報顯示,銷售額較上財年增加了18.4%,凈利潤為702億日元,實現了4年來的首次盈利。其液晶電視機銷量較上財年幾乎翻番,利用鴻海銷售網優勢的中國市場以及再度涉足的歐洲等市場銷量均有增長。


      不過在業績回暖的同時,夏普以“價格戰”拼市場的質疑聲四起。可以看到,在被富士康收購之后,夏普電視迎來了大范圍的“降價潮”。


      對此,富士康科技集團首席行銷長袁學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在收購之初富士康就對夏普做出了‘高貴不貴’的定位,所謂的中、高、低端,能’賣得動’才是硬道理。通過富士康產業鏈上具備的成本優勢,將產品做到便宜的同時又可以保證利潤,何樂而不為?”


      同樣走下價格“神壇”的還有先鋒電視,其使用權交給了蘇寧電器,代工廠貼牌的做法使產品的價格下調,而質量口碑卻急劇下降。


      “中國企業收購日系品牌不宜將其進行低端化運營。”梁振鵬對記者表示,“日本家電品牌長期賴以生存的根本核心便是工藝質量好、可靠性高,只有保持中高端的產品定位才有可能保證足夠高的利潤空間支撐技術的研發,從而保證產品的質量。”


      同時,拿下日系品牌的中國企業想將其經營好,首先應在品牌營銷上符合現在年輕消費者的時尚化、娛樂化、科技化要求,其次在產品的創新研發上也應加快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融合。要知道,如今的家電行業已不再是強調單一的硬件設備,行業競爭早已轉型為集硬件、軟件、內容于一身的系統集成式的綜合較量上。


      再續輝煌可能性較低


      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裁陳振國曾提出過三個目標,其中的一個便是重現夏普的輝煌。


      顯然,日本家電企業曾經的輝煌已成過往,大批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日系品牌正在尋找轉型之路,而仍存活在市面上的日本家電品牌也步履維艱,“去家電化”趨勢盡顯。


      從我國的市場來看,勉強生存的日本家電品牌為數不多,就松下、日立等品牌而言,其市場份額也在不斷萎縮。而松下電器近一段時間以來頻頻出現召回的情況,日立產品也屢登黑榜單,家電業務不盡如人意的表現難現“復興”之勢。


      需要看到的是,向B2C業務轉型邁進的日系品牌“去家電化”趨勢明顯,家電已不再是其重心之所在。為特斯拉供應電池的松下、大力投資自動駕駛的日立、以游戲網絡服務為業績亮點的索尼……在業內人士看來,日系品牌以家電衰而復榮的幾率不大,但在其他領域仍尚存機遇。


      已被收購的日系家電品牌在我國依舊享有一定的認知度,而易主“新東家”后,其發展變數猶存。梁振鵬坦言,中企能否助其擺脫固有的老化形象、符合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并靠產品創新技術研發及智能化布局在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的不確定性很大。


      縱觀如今的家電市場,中韓兩國的勢力不可抵擋。三星、LG品牌的強勢存在,以及美的、海爾等品牌的快速崛起,留給日本家電品牌的市場空間也在收縮。


      伴隨著我國家電企業全球化進程的提速,市場份額不斷擴張,所涉及的世界范圍內大品牌的收購也不斷增加。有數據顯示,中國制造的家電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已達56.2%。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于我國家電企業的輝煌時代已開始顯現。


      但也應看到,盡管來自日系品牌的威脅在減弱,但我國家電企業在研發的投入方面還相對較低。有報告指出,正在向科技企業大步轉型邁進的美的已成為我國家電行業研發投入比最高的企業,而這一數字卻僅占其營收的3.8%。


      在日系品牌逐步剝離家電業務的同時,以美的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也開始大力布局機器人業務。未來家電行業將呈現怎樣的格局值得期待。(記者 呂途)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廚電將成為家電業的支柱型產業之一

      30年的發展使中國燃氣灶由單頭到雙頭、由臺式到嵌入式,再到最近的3頭、多頭分區灶,見證了行業從生產主導消費到需求多元化的發展過程。
      2017-03-23
    • 中國家電業最大的生意和機會在廚房

      縱觀過去一年廚電市場的變化,智能產品的滲透率大幅提升,既有電器品類高端化趨勢明顯,廚電的附加值隨之增長。而在另一個角度來看,如烤箱、廚下凈水、洗碗機等父輩從未接觸過的廚電新品類也得到市場快速追捧。
      2017-03-24
    • 大家電延續高增長小家電喜憂參半 一季度家電行業表現穩健

      一季度家電行業基本面表現穩健,上市公司總體延續業績高增長態勢。從細分領域看,受益于消費升級,大家電企業依舊表現強勁。其中,廚電業績增速最快。而小家電企業分化較為明顯,出口型小家電顯著復蘇。
      2017-05-08
    • 廚房小家電走勢良好 嵌入式廚電成新寵

      當人們的消費觀念進一步改變以及對家裝要求的提高,消費者對于廚房電器的選購標準也在發生著變化。除了一些能夠滿足廚房需要的基本功能如油煙機的吸煙功能、凈水機的凈水能力等,嵌入式廚電在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良好。
      2017-05-25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