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霧霾的影響,2012年開始我國家用空氣凈化器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形成了以空氣凈化器、家用新風機、凈化濾芯、凈化治理服務、室內環境檢測儀器,以及檢驗測試機構一體的產業鏈和質量評估體系。基本建立了電器安全、健康安全、節能環保、使用性能等全方位評價產品質量水平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質量評價體系。就行業而言已從發展初期進入成長期,而現階段是成長期的調整階段。2016年GB/T18801-2018國標實施后,據中怡康數據,品牌數量由2015年的峰值688個降到2017年9月末的508個。整體來看,新國標的出臺,使行業標準進一步完善,筑高了市場的準入門檻,整個空凈行業趨向良性發展,品牌集中化趨勢明顯。
行業成長進入調整階段
空氣凈化器行業的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2016年3月之前,行業魚龍混雜、品牌良莠不齊,市場規則不健全,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并未向著健康有序方向發展;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空氣凈化器產品,消費者選購較為盲目,也只是從凈化效率、靜音、智能化等概念炒作中認知空氣凈化器。
隨著國家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嚴重霧霾天數迅速減少,室內除霧霾外的其他污染物顯現,加之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認知度提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從2017年開始空氣凈化器銷量增速減緩,2018年依然維持較低速度的增長,這和我國家用空氣凈化器低于10%的家庭保有量極不相稱。另一方面,銷量增速趨緩使得概念炒作失去市場,制造企業重新思考產品定位,更加適合我國家庭室內環境的空氣凈化器亟待出現。
市場增速放緩,促使行業進入調整階段在所難免,而品牌數量大幅度減少、行業重新洗牌也勢在必行。產品在不斷迭代和更新,各種各樣的空氣凈化器讓人眼花繚亂,然而其實際功能不再以單一的參數標準來評判。消費者在付出合理成本的基礎上,購買到最符合自身居住室內空氣質量水平的產品是當務之急。
消費者的理性選購,以及制造企業的理性設計和制造是行業進入調整階段的主要特征。
產品功能發展應先于智能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家電已成為時下熱門話題,智能化同樣成為家電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處于發展初期的空氣凈化器制造企業,同樣熱衷于產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由于家電智能化尚處于初級階段,對于空氣凈化器而言,也沒有準確的定義,相應的傳感器等部件尚不配套,整機企業又多以貼牌為主,加之一些不規范企業的智能概念炒作,使得加上WiFi功能即為智能的產品充斥市場,也令智能化水平僅僅停留在產品與手機互聯階段,對實際凈化功能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沒有實質性效果。空氣凈化器智能化要建立在產品功能的多樣化,以及傳感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提高的基礎之上,其智能控制發展任重道遠。
同時,由于產品功能本身的限制,即使再好的智能設計方案,也不能使產品的使用價值提高,不過就是概念炒作罷了。提高智能化水平,必須從產品的功能研究做起,智能化解決方案也必須從提高實際使用價值做起,否則智能化就是一句空話。
市場增速減緩使得制造企業有時間思考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耐久性,以及功能拓展的問題。就我國實際室內空氣質量而言,固體顆粒物、氣態污染物,以及生物污染是有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目前,空氣凈化器多以除霧霾為主,沒有完全解決室內空氣凈化的問題。就產品而言首先要解決室內主要污染源的凈化,即應從目前主攻霧霾等固體顆粒物一項功能,轉向除固體污染、氣態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多種功能方向發展,在產品多功能的基礎上提高產品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智能化水平,從而提高產品使用效率。
解決室內空氣污染源成主要方向
由于多數空氣凈化器僅有凈化固體顆粒物的單一功能,沒有根本解決室內空氣質量的問題,從而使得產品銷售淡旺季明顯。隨著人們對室內污染的認知逐漸加強,消費者開始意識到霧霾僅是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一種因素,而新房裝修后產生的甲醛、苯等氣態污染物,病毒、細菌等微生物,花粉、寵物毛屑等過敏原,都是室內空氣污染的重要因素。保證消費者健康水平的提高,去除霧霾以外的其他多種污染源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首要問題,也是擺在空凈行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空氣凈化器制造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按照企業發展方向、品牌形象,重新確定產品定位,從觀望轉向實際操作,確定產品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加強研發投入以及核心技術的研究,從以貼牌生產為主,轉向以自我研發和生產為主;三是產品多樣化發展,空氣凈化器以有效解決室內空氣污染源為主要開發方向。新風機是今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增加產品類別的主要途徑;四是擯棄智能概念炒作,增加去除甲醛和苯等氣態污染物、微生物,以及花粉和動物毛屑等過敏原的功能。針對消費者實際室內質量情況,提供多種具體解決方案;五是空氣凈化器屬于長期運轉器具,開發低噪聲(靜音)運行模式,還應考慮產品實際運行時的凈化功能,同時考慮該模式下的CADR等參數,從而使得產品在低噪聲模式下能夠發揮最好效益;六是加強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特別是凈化效率、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方面質量水平的提升;七是加強設計、質量管理人員的標準化培訓,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的健康化可持續發展。(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計量技術研究所所長 魯建國)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