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服裝工業亟須釋放創新活力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3





      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紡織工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當前,內外部形勢與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既是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挑戰,也是行業結構性調整的機遇。未來,行業發展更需強基固本,進一步釋放創新發展活力。
     
      把握機遇躍升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紡織行業不斷推進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鏈,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實現了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日前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指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紡織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獲得了大幅提升。
     
      數據顯示,中國纖維加工總量從1978年的276萬噸(占全世界比重不足10%),發展到2017年的5430萬噸,增長了18.7倍。1978年,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為11.3億美元,其中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10.3億美元。2017年,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為2488.9億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總額的58.9%。
     
      紡織工業主動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發展機遇,實現了由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上世紀80年代,行業順應全球產業轉移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潮流,"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WTO,特別是2005年全球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管理之后,中國紡織工業駛入全球化發展的快車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由1978年的21.5億美元躍升至2017年的2745.1億美元,增長了126.4倍,在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中占比達35.8%。
     
      在40年的探索中,紡織行業深化自主創新,全產業鏈整體制造能力已達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9.16萬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纖維材料技術發展迅猛。碳纖維、芳綸等一批纖維自主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紡織制造技術開始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行業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涌現。
     
      "當前,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重心已從最初的產品、資本、技術'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且實踐著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跨越。"孫瑞哲介紹說,目前,骨干紡織企業通過綠地投資、資本運作等途徑積極開展全球產業鏈布局與跨國資源整合。截至2017年年底,紡織行業境外投資存量達88.1億美元,年營業收入逾100億美元。
     
      應對挑戰積極創新
     
      當前,行業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變化。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發展動能正在深刻調整。一方面,在技術創新與貿易合作的推動下,要素資源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加速流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深度交織。另一方面,不同要素間的相對重要性、不同國家間的資源稟賦優勢在發生明顯變化。生產能力和消費市場重心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國際競爭日漸激烈。全球貿易關系更趨復雜,貿易摩擦更加頻繁。
     
      盡管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2018年以來,紡織工業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出口持續回暖。據海關統計,1~8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不含94章)為1814億美元,同比增長3.7%,增速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
     
      孫瑞哲提醒,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復雜變化的大背景下,市場正在發生四個維度的結構性變化,值得行業關注。
     
      一是產業鏈結構的變化,制造價值正在被重新認知。隨著信息技術深度融入設計、研發、生產、服務等紡織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行業企業已經開始由提供產品向提供體驗轉變,從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從提供設備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以智能化、服務化為方向,制造環節正逐漸成為產業創新與價值實現的中樞。
     
      二是要素結構的變化,知識作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創新作用日漸凸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已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就紡織服裝行業而言,在信息技術、紡織技術、材料技術、環保技術的深度交融中,供給的方式內容更加豐富,智能可穿戴、多功能紡織品等組合式創新快速發展。
     
      三是渠道結構的變化,新經濟作為重要產業風口和價值渠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表現尤為明顯。但由于規模體量大、領域區域廣、技術模式新、增長迭代快,新經濟相關領域在政策制定與監管方面處于滯后狀態,亟待規范發展。
     
      四是價值結構的變化,綠色發展成為價值來源和生命線。
     
      基于此,中紡聯的未來工作將注重強基固本,深化行業科技創新,推動行業在新材料、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的技術與應用創新,提升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化海外合作,鏈接市場資源,拓展渠道,創新模式,繼續推進與國際時尚產業的交流合作,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作者: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開拓美國市場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認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可通過技術革新、打造自有品牌、以收購合作推進國際化、倡導國際貿易自由化等方法保持競爭優勢,進一步開拓美國市場。
      2017-07-18
    • 紡織服裝皮革化纖等成浙江制造業改革提升重點

      為提升浙江傳統制造業發展水平,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浙江省政府近日制定了《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
      2017-07-24
    • 亞洲紡織服裝企業的機遇

      亞洲企業與埃塞俄比亞市場,亞洲紡織服裝企業與埃塞俄比亞企業合作,不僅推動技術合作,推動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業發展,也有助于本國紡織服裝出口到非洲以中東更廣闊的市場。
      2017-09-11
    • 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工業到農村,幫助農牧民實現就業和增收

      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工業到農村,幫助農牧民實現就業和增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呼圖壁縣緊緊圍繞總目標,大力發展以紡織服裝加工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使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通過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
      2018-05-03

    熱點視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工業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