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視聽產品出口實現“微增”。對于今年的出口走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視聽產品分會秘書長陸勇預計,2019年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仍有望保持低速增長,但增速比上一年有所下調,我國視聽產品出口將與2018年基本持平。
2018年,我國視聽產品出口額1284.9億美元,比2017年微增0.03%,主要產品出口表現呈分化態勢:電視攝像機、數碼相機、視頻攝錄一體機等產品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電子音響、彩色電視機及零件、投影機、電子游戲機等出口保持適度增長;重點板塊液晶顯示板下行,彩色視頻監視器、衛星接收機(含機頂盒)、激光視盤機等傳統商品市場萎縮,拖累整體表現疲軟。
重點出口地區漲跌互現
2018年中國視聽產品對北美、東盟、非洲及大洋洲出口保持增勢。對北美出口額為317.9億美元,同比增長3.6%;對東盟出口額為104.7億美元,同比增長7.2%;對非洲出口額為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對大洋洲出口額為20.6億美元,同比增長5.8%。在發達市場,我國視聽產品對美國出口額為302.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對英國出口額為31.5億美元,同比增長4.4%;對澳大利亞出口額為18.9億美元,同比增長7%。對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保持適度至較快增長。
2018年中國視聽產品對歐盟、拉美及中東地區降幅較大。對歐洲出口額為253.4億美元,同比減少0.2%;對拉美出口額為102.9億美元,同比減少2.8%。其中對荷蘭、德國、斯洛伐克、巴西、阿根廷、伊朗、阿爾及利亞、土耳其、伊拉克、阿聯酋等的出口額大幅萎縮。
2018年中國視聽產品加工貿易比重進一步下降,一般貿易比重增長較快。加工貿易出口849.6億美元,同比減少4.6%,出口占比達66.1%;一般貿易出口33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出口占比達26.4%。
部分產品出口有望小幅增長
“2019年中國視聽產品出口面臨著外貿環境更加嚴峻、世界經濟增速或放緩、部分國家貿易保護/單邊主義抬頭等制約因素。”陸勇表示,從市場看,體育小年需求增長缺乏大型賽事支撐;歐美發達經濟體下行預期有所加強;新興市場中拉美地區經濟動蕩,貨幣貶值風險猶在;中東非、東歐地區充滿不確定性,諸多因素疊加或導致市場總體需求疲弱。
內生動力不足也對貿易增長有所抑制,追求數量擴張的傳統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唯有轉型升級依靠技術創新尋求突破。陸勇指出,消費電子領域被業內熱捧、代表未來發展趨勢的新產品、新技術,如AR/VR、自動駕駛、5G、區塊鏈等,產業發展進程似乎比預想中慢得多,而一些新的消費熱點需求尚未打開,產品(如OLED電視等)仍處于產業爆發初期,市場規模偏小,難以彌補傳統產品下滑的空間。
“2019年全球彩電市場出貨規模將低速增長,高端產品盈利的局面不變,預計中國彩電、音響產品的出口有望實現3%~5%的增長。”陸勇表示,目前我國彩電產品出口處于從量變轉向質變的關鍵時期,雖然規模難現增長,但隨著國內10.5/11代面板產線供給的不斷增加,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制造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受益于上游供給側的改善,整機的大尺寸化推進有望提速,出口產品結構有望進一步改善,大尺寸、4K超高清產品比重持續增長,價格穩中有升;彩電出口增長有望持續,增幅為3%。電子音響領域,多室控制音響將成為標準,無線耳機對有線耳機的替代、藍牙音箱的持續滲透將推動音響產品呈5%的出口增長。
“液晶顯示板前景難言樂觀,預計出口或現5%的降幅。”陸勇表示,今年一季度電視機面板市場遭遇嚴重的供過于求,致面板價格頻現新低,部分尺寸產品的價格或跌破面板廠商的成本,面板廠調整產品組合加以應對。二季度末,韓國面板廠商按計劃開始實施面向OLED的產能轉換,加之其他廠商調降產能,預計全球平板顯示行業面板產能過剩的壓力將有所緩解,不同尺寸價格將呈現分化。中小尺寸面板價格有望于3月觸底反彈,大尺寸市場則不同,由于國內8.5和10.5代線面板供應持續增加,供過于求的格局短期內恐難以改觀,價格仍將面臨持續調降的壓力。
此外,數碼相機、機頂盒、激光視盤機等傳統產品的出口規模將繼續萎縮,其中機頂盒、數碼相機或現5%~10%的負增長,激光視盤機降幅將現兩位數。(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