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1—8月,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2849萬臺,同比下跌3.0%;而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約1.8億臺,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作為消費電子市場的主力軍,智能手機、彩電等多個產品線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出現負增長。
市場接近飽和
“作為全球最大的彩電消費國,前幾年國家實施的家電下鄉、家電節能補貼等利好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彩電產品的銷售,尤其是農村市場的貢獻比例很大。市場逐漸達到了接近飽和的狀態。隨著利好政策的減弱及逐步退出,中國彩電市場缺乏增長動力。”中研普華研究員鄒志丹說。
產業資深觀察人士說:“從產品方面,現在的電視和手機實際上技術性的投入并不足,雖然現在一些企業推出了諸如智能電視的產品,手機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但是還缺乏革命性的突破,如當年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突破現在還達不到。”
現在的電子產品,在技術上還缺乏突破,當年智能手機能夠淘汰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老牌功能手機巨頭,就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在技術上取得了革命性突破,手機不僅僅是通訊工具,更是方便人們生活的“多面手”,具有這種屬性的智能手機替代了當年的黑白屏顯示,機械按鍵,體積笨重的功能手機,現在可以說“一機在手走遍天下”,手機變成了我們的“身份證”,變成我們連接外部世界的一切,這就是引領了技術變革。而現在總覽市面上的手機品牌電視品牌,各大品牌推出的產品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內在功能上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即使是新產品,也只是功能改進,這樣的大面積同質化,讓消費者產生了“審美疲勞”,也就無法吸引他們的購買。
鄒志丹研究員認為,互聯網產品的替代性對彩電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形成壓力,因此零售量出現下滑。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休閑時間被壓縮、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人們觀看視頻內容的方式越來越豐富,電視用戶被分流。部分電視用戶被分流至智能手機,手機產品趨同,加上近年來電商“購物節”的各類促銷,逐漸讓消費者對電子產品失去了興趣,不愿意為這些產品買單。
急需打開局面
針對這種情況,相關企業急需通過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進行破局。分析人士稱,電子產品從營銷上的突破實際上就是產品的突破,而產品的突破又有賴于技術的突破,技術和營銷,最終還是要落到產品本身上來。實際上目前強調的“智能”電子產品乃至“智慧家庭”概念,現在都沒有完整的產品呈現,這種模式還是只停在一個單一產品或者基本概念上,因此還需在技術端上投入。“隨著經濟大環境下行,人們的購買力降低,一旦消費電子產品缺少技術創新,就無法引領電子產品領域的變革,破局還是比較困難的。”
互聯網時代的加快,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未來彩電必然是集合硬件和軟件,以內容和運營為中心的綜合體。目前的彩電產品,雖然有了初步的智能功能,如點播,語音控制等,但是技術都不成熟,使用限制條件大,另外就互動性來說,彩電還多采用遙控器控制,相比手機平板等觸屏還是有差距,操作不夠方便,這也是彩電產品急需進行技術升級的迫切原因之一。
除了技術方面,在銷售方面,電子產品企業也需要進行變革升級。奧維云網2019年1—8月監測數據顯示,在整個彩電市場量額齊降的情況下,線上市場依舊保持增長,截至2019年8月,彩電線上市場規模占比已經達到50.7%。這說明,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已經逐漸代替線下連鎖店銷售。同時,華為、小米等手機企業也依靠線上銷售進入電視市場,在電子商務平臺普及的今天,消費者越來越習慣于線上購物,并且無論是家電還是手機,線上銷售也降低了成本,方便快捷,或許可以成為消費電子產品銷售破局的關鍵。
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行業內普遍看好智能家電的發展,發展“智能家居”是一個堅定不移要發展的路線,是未來家電的發展方向。“如果真的能做到‘智能家居’,肯定會對整個消費電子市場有一定的提升,因為它改變了現有的模式,原來是單個的電子產品,現在它變成一套覆蓋整個家庭的智能模式,這樣肯定就是造成很多電子產品要更新迭代,帶來新的需求。現在小米,海爾等企業也在為此做出努力,但是目前他們的產品還都沒有真正得到市場的檢驗,還只是在局部的嘗試。”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