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最搶手的是衛生紙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3-19





      全球疫情蔓延,多國民眾大量購買和囤積日常生活物資——


      為什么最搶手的是衛生紙


    bba1cd11728b47108bd24824763fa3fbfe032354.jpeg


      3月17日,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米爾布雷市的一家超市,貨架上的貨物所剩無幾。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沒人能想到,一向難登大雅之堂的衛生紙卻頻成新聞主角。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地,人們涌進超市,大量購買和囤積日常生活物資,最搶手的竟然是衛生紙。


      為什么是衛生紙?這背后又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理呢?


      衛生紙遭搶購一空


      近期,國外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民眾搶購衛生紙的情況。


      來自社交媒體上的新聞顯示,先是在2月底,日本一些城市里,很多顧客突然開始搶購,平時供應充足的超市里,衛生紙很快銷售一空。


      澳大利亞人也“不甘落后”,鬧出一位女主人原打算買48卷紙,一不小心卻購買了48箱的“烏龍事件”,2034卷衛生紙幾乎可以讓全家人使用30多年。


      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也紛紛加入大搶購。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加州舊金山一家超市,開門僅30分鐘就涌進600多名顧客,將瓶裝水和衛生紙搶購一空。


      而俄勒岡州一家超市里,店員們驚呼,這是該超市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衛生紙售罄的情況。


      而最奪人眼球的,無疑是3月4日發生在悉尼沃爾沃斯超市里的一幕:兩名顧客先是相互爭吵,一位顧客甚至拔出刀來……爭執的起因,就是一包衛生紙。


      雖然日本的搶購,后來被證實緣于一則謠言——衛生紙原材料來自國外,受新冠病毒影響將沒法輸入日本。隨后有人辟謠,日本的衛生紙98%都是當地制造,但搶購行為卻仍在持續。


      搶紙潮之熱,以致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領導人不得不出面,就“搶購衛生紙”一事呼吁民眾保持冷靜。


      恐慌下的異常行為


      民眾為什么要搶衛生紙呢?這是一個制造商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美國多家大型衛生紙制造企業后發現,這些企業的訂單急劇增長,雖然他們盡最大努力提高產量,卻根本無法滿足飛速增長的需求。


      一家公司的CEO坦言,完全無法理解人們為什么要囤衛生紙。“我真的無法解釋,這不像是我們突然間要使用更多……”


      有分析認為,衛生紙價格相對低廉、保質期長,多囤一些也不會浪費。況且作為生活必需品,人們確實離不開它。


      據一項有意思的數據顯示,美國人是使用衛生紙的冠軍,每人每年平均使用141卷,德國人以134卷暫居第二,而英國人以127卷排名第三。


      但更重要的,則如社會和心理學家們指出的那樣,突發性搶購都是在恐慌情境下,群體集中進行的異常購買行為——搶衛生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這種群體性行為首先是基于一種從眾心理——別人都在搶購,自己也一定不能錯過。


      另一方面,越來越強勢和普及的社交媒體,加速了人們盲目效仿的心理效應——各種空空如也的貨架,讓更多的人開始恐慌,并加入這一行為中來,最終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而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研究員亞歷克斯·羅素則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解讀:衛生紙體積較大,一旦脫銷就會令空空如也的超市貨架十分顯眼。其它諸如消毒液等小商品,即便脫銷也不太容易被發現。


      “這顯然會加劇人們的恐慌。”羅素說,想象一下,50大卷衛生紙從貨架上消失,可遠比50罐早餐豆或消毒液不見了更顯眼。


      “需要科學,而非謠言”


      類似的恐慌性消費如果尚可理解的話,面對疫情的威脅,不少民眾非正常的應對措施,則需要人們警惕了。


      據日本媒體報道,當地曾網傳花崗巖能防止新冠肺炎感染。人們在泡澡時使用它就可以殺菌,網上標價從1000日元到5000日元不等,還有人叫賣玄武巖效果更好,引起網民搶購。


      隨后相關人員發文,表示這一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而在印尼,因為聽說生姜可以預防,當地高良姜、生姜和姜黃一度處于熱銷中。


      還有一些人則相信,喝酒可以預防病毒。


      這些所謂的“偏方”“秘方”,沒有一項得到相關研究人員的認可。


      事實上,每一次災難或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時,都會有各種傳言而引發的不理性行為。


      據報道,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很快就有傳言“福島附近海域受核電站輻射污染,海鹽將會減產”“食用鹽中的碘能夠預防核輻射”……


      一時間,很多國家出現食鹽搶購潮,食鹽售價也被哄抬至數倍,美國民眾哄搶碘片,韓國超市海藻告罄……


      當一種不明來歷的新病毒出現時,對未知的恐懼往往帶給人們更大的心理沖擊。


      但此時人們更該做的是理性應對,而非恐慌。正如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所言,“需要事實,而非恐懼”“需要科學,而非謠言”。


      每一次疫情都概莫能外。



      轉自: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戰“疫” 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戰“疫”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