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葡萄酒產量創新低 中國葡萄酒市場會否掀起漲價潮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02





      2017年對歐洲主要葡萄酒生產國來說,實在不是個好年份,年初美國納帕谷發生火災,4月份法國波爾多勃艮第遭遇30年不遇的寒流。據歐盟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消息,由于冰雹、霜凍、干旱等極端天氣的影響,歐盟成員國2017年葡萄酒產量同比下降14%。其中3大主產國中,意大利下降21%,法國下降19%,西班牙下降15%,減產已成定局。2017年葡萄酒價格同比上漲了20%—30%,全球葡萄酒產量也同比下降。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歐洲的“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感受到了寒意。葡萄酒原酒漲價預期強烈,對中國市場的進口葡萄酒會有什么影響呢?
     
      全球散裝酒價格上漲成定局
     
      葡萄酒專家董樹國認為,歐盟餐酒的漲價,除了因天氣原因減產嚴重之外,還包括海運費的暴漲、美元對歐元匯率上升、市場需求增大和生產物料成本增加等原因。
     
      據煙臺高升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強分析,在全球的葡萄酒貿易中,散裝葡萄酒貿易占到40%的市場份額。2016年中國進口的散裝葡萄酒比2014年翻了一番,但僅占全球散裝葡萄酒貿易量的不足4%。
     
      2016年一季度,全球散裝酒價格跌到歷史最低點。2016年4月份,在阿根廷葡萄大幅減產后,智利遇到了連綿的降雨,損失慘重,原酒價格快速回升。今年春天,法國、意大利、西班牙遭遇大面積的霜凍、干旱等極端天氣,產量創下歷史新低。自9月份的采收季開始,葡萄價格一路飆漲。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全球葡萄酒產量的預測報告,2017年全球葡萄酒產量預計246.7億升,相比2016年下降了8.2%,創1950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依舊是全球葡萄酒產量最大的3個國家。但整體來看,意大利相比2016年產量下降了23%,法國下降了19%,西班牙下降了15%。此外,德國、智利的產量也持續走低,相比2016年分別下降了10%和6%。在主要產酒國中,2017年葡萄酒產量實現增長的僅有澳大利亞、南非和阿根廷。
     
      據賈強介紹,今年11月底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九屆世界散裝葡萄酒展上,全球的散裝酒庫存和價格已經十分明朗,入門級酒的價格比2016年普遍翻番,中高等級的原酒上漲了10%至100%不等。到2018年2月底,絕大多數原酒廠的庫存將被清空,迎接新的榨季。“到2018年3月份以后,全球市場或將出現無酒可售的狀況。”賈強分析,中國葡萄酒產業也沒有必要過于悲觀,因為大多數企業已經提前做了準備。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的數據,今年1—10月份,我國散裝酒進口量為1.45億升,同比增長31.65%;進口額為1.22億美元,同比增長46.45%,散裝酒的量額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第三季度,散裝酒進口額達到4.72千萬美元,同比增幅高達100.74%。這些數據從側面驗證了賈強的說法。
     
      葡萄酒價格波動對中國影響有限
     
      名品世家酒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輝則認為,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進口商和經銷商不得不花費精力協調價格上漲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影響。不過總體而言,全球葡萄酒價格波動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由于2015、2016年全球葡萄豐收,形成一定庫存,除非2018年葡萄產量繼續走低,才會給中國市場帶來顯著影響。
     
      陳明輝進一步表示,多重原因使得葡萄酒價格波動對中國影響有限。首先,中國葡萄酒市場品牌繁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產葡萄酒占據國內70%的市場份額。上至長城、張裕等一線品牌,下至甘肅、寧夏、新疆、昌黎、通化等多個品牌集群,占領了市場的各個層次。其次,年輕消費者增加,購買渠道趨于多元化。中國互聯網大數據研究院調查顯示,我國葡萄酒市場總量不大,在2012年以前,葡萄酒主要消費群體在40歲左右;但2016年的數據顯示,20—29歲人群成為葡萄酒消費主體,40歲以下消費者接近60%。在傳統專營店、俱樂部的基礎上,隨著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加上海外直采、酒莊直采、網絡直銷等模式的盛行,中國市場葡萄酒價格開始向理性回歸,使得年輕消費者更加了解葡萄酒。
     
      陳明輝認為,中國消費者對于葡萄酒品牌的認知度將越來越高,同時也開始關注產品的渠道來源,這就使曾經盛行的仿冒、偽劣等現象減少,產品品牌和渠道品牌的互動才能促使消費者最終買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連鎖渠道和商超渠道將逐漸發揮優勢。優秀的連鎖品牌可以保證真品和質量,規模優勢更容易導入互聯網引發的技術革新和先進業態,促成線上線下融合。在萬物互聯的大趨勢下,具備一定規模的渠道才能有能力和其他行業打通,形成異業聯盟。通過行業數據共享擴大消費人群,同時又能夠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反過來講,即使產品價格有一定上升,也是符合消費升級內涵的,有利于幫助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才是主流
     
      《葡萄酒評論》創始人賈靜茹認為,葡萄酒分為普通酒和超級名莊酒兩大類,不同類別的酒定價策略也不相同。對于普通的酒品,漲價不是利潤所在,產品的價位應滿足大眾需求,品種應具備多種選擇,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像康帝、柏圖斯之類的名莊大酒,由于產量有限,隨著新興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像中國這樣體量很大的市場需求的上升,漲價是一定的,但不說明整體的葡萄酒價格會走高。
     
      賈靜茹表示,價位能夠輕松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葡萄酒才應是主流。比如在法國,月收入兩三千歐元的消費者,可以每天消費5—10歐元價位的葡萄酒。一個成熟市場的表現是,在這樣的價格段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大量的選擇,而且有品質保證。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這都是最重要的。對于酒企來說,不論是確定怎樣的價格政策,都要根據自身和整個大市場現狀和趨勢做出綜合判斷,而一旦確定,需要與上下游通力合作,而且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記者 章玉)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進口葡萄酒擴容 大單品成新商機

      進口葡萄酒擴容 大單品成新商機

      進口葡萄酒的中國市場目前正處于快速擴容期,但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洋品牌的認知度低、認知意愿也不高。對此,3月19日在第三屆中國進口酒市場趨勢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建議,企業可通過打造大單品,破解進口葡萄酒市場所遇...
      2017-03-21
    • 中國超過美國 成為智利葡萄酒最大出口市場

      近日,智力葡萄酒最新銷售數據顯示,2016年,智力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額達到1 95億美元,而美國為1 83億美元,英國為1 48億美元,日本為600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智力對美國和英國的出口額分別下降8%和9%,中國成為智力最大...
      2017-04-20
    • 國產葡萄酒尋路突圍:靜下心來才能做好自己

      國產葡萄酒尋路突圍:靜下心來才能做好自己

      2012年開始,限制三公消費讓葡萄酒行業陷入低谷,而3年調整期之后,改換完增長引擎的酒類行業迎來復蘇,但葡萄酒行業卻呈現分化趨勢,進口葡萄酒大幅增長,沖擊之下,國產葡萄酒市場萎縮、份額降低。但記者了解到,隨著這一系...
      2017-07-10
    • 品質消費需求提升 中國葡萄酒業結構需調整

      品質消費需求提升 中國葡萄酒業結構需調整

      中國葡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特有的歷史條件、食品結構和飲酒習慣,中國葡萄酒業發展得一直比較緩慢。但是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中國本土的葡萄酒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葡萄酒業正在進入多元化時代。
      2017-07-13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