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額約為27.89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7.95%;總量約為7.46億升,同比增長約16.88%;平均價格約為3.74美元/升,同比增長0.91%。快速增長的數額、漸趨穩定的價格,似乎都預示著葡萄酒類產品成為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常客”。
(圖片來源:互聯網)
市場熱度也帶來了行業詬病,假酒、水貨讓進口葡萄酒在華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信任危機。國家質檢總局日前發布的《2017年12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顯示,未準入境的進口葡萄酒有36批次,其中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是上述批次未準入境的主要原因。“假貨”泛濫成為葡萄酒市場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消費者也更加希望“品牌”的指導。而中國的葡萄酒企業,也正通過全球布局打造本國的“世界名牌”。
日前,張裕完成對澳大利亞年度最佳酒莊——歌濃酒莊的收購交割,全球布局版圖基本成型。中國最大葡萄酒企業進軍澳大利亞,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高度關注。英國媒體稱:“隨著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以及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后的關稅減免,中國企業現在似乎越來越不局限于在波爾多購買酒莊,而張裕也不例外。”
業內人士稱,習慣上,人們把南北緯30至50度之間的全球大多數葡萄酒產區分稱為“新世界”和“舊世界”。所謂“舊世界”,就是歐洲版圖內的產區,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典型代表,承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而“新世界”包括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南非等新興國家,以市場為導向,富有創新和冒險精神。
以收購歌濃酒莊為節點,有報道稱,張裕已經實現了葡萄酒“舊世界”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新世界”的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等全球重要葡萄酒生產國、知名產區的布局。放眼全球葡萄酒各大企業,目前,張裕在全球布局的范圍是最廣的。
隨著中國與澳大利亞、南美洲等全球重要葡萄酒產地貿易的不斷深化,中國消費者對高端葡萄酒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作為葡萄酒“新世界”的探索者,河北春澤酒莊董事長陳向東也有著同樣的產品規劃。歷經十年選址、研發,他的冰紅、冰白、白蘭地、干紅等十多個品種的系列葡萄酒逐漸嶄露頭角,但在陳向東看來,立足龐大的國內市場只是品牌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陳向東也更傾向于擁有全球渠道布局能力的合作者。
日前,春澤酒莊與首農集團等在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要讓國外消費者知道中國的品牌,嘗過中國的產品,再以優質、獨特的品味吸引消費者,最終以全面、完善的產地布局留住消費者。”陳向東說。
面對中國品牌與“洋酒”不可避免的交鋒,張裕認為,本土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走出去”,調動全球資源,壯大自身實力,努力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在本土市場也將無法守住既有的陣地。因此,必須提升中國產業的國際地位。(記者 姜業宏)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