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2018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全民消費升級的市場催生下,享用美食不再僅作為三餐的需求,而是更加日常化與娛樂化,零食品類消費成為這一趨勢的典型。
需求升級與獵奇消費心理推動了零食口味類型的泛化與創新,健康也是近年零食消費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詞,主打健康概念的產品成為零食行業的潛力股。零食品類線上消費的這一系列表現將推動整體零食行業朝著更加便捷化、健康化、多樣化方向發展。
健康零食更受追捧
近年來席卷全球的“健康風”,讓各大國際快餐企業不僅推出綠色快餐的分支,更大力宣揚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以迎合越來越多“拒絕油膩”的消費者。作為白領抽屜里的解壓神器、學生黨課桌上的解題助攻、御宅族客廳里的治愈伴侶,零食的“健康”轉型是一道精益求精的加減法。《報告》顯示,對比2016年與2017年線上健康零食關鍵詞不難發現,無添加、粗糧、無糖在2017年健康零食的一眾高頻詞中脫穎而出,成為2016年線上健康零食概念天然、無油炸的進階。
其中,兼顧了營養搭配和攜帶便捷的“一日型包裝”無添加堅果近兩年來日益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認可。《報告》顯示,無添加混合堅果在2015—2017年3年內增速保持在3位數,在線上堅果炒貨品類銷售額中的占比持續上升。與此同時,相比整體堅果炒貨消費者,“一日型包裝”的消費者人群以19—28歲的年輕人為主。這一方面得益于堅果的營養價值在年輕人中的普及,另一方面,混合型搭配和“一日型包裝”也迎合了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以及泛化多元的口味喜好。
從無辣不歡到辣出層次
2017年的線上爆款進口美食韓國辣火雞面,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線上吃播挑戰,“辣度”上的比拼博了眼球也促了銷量,可見激活味蕾的“辣味”多受國人的喜愛。《報告》顯示,2017年線上零食口味排名TOP10的依次是:原味、香辣、奶油、麻辣、鹽焗、椒鹽、五香、甜味、炭烤和奶香。其中香辣和麻辣口味零食不僅近一年來銷售趨勢見好,更是2017年TOP10線上零食口味中銷售增速最快的零食口味,辣味零食在整體零食品類中銷售份額逐年遞增。
而消費者釋放的“無辣不歡”零食信號,也得到了各方零食品類的紛紛響應,從肉干鹵味、豆干蔬菜干、餅干膨化、堅果炒貨到海味即食等,其中肉干鹵味占據的份額最大。此外,辣味中除了較為主流的香辣和麻辣之外,還衍生出泡椒味、甜辣味、山椒、甜辣等不同風味的辣味零食,可謂是辣出層次、辣出風格。從2017年線上不同風味辣味零食銷售增速來看,鮮辣和酸辣口味的零食成功引起了吃貨們的嘗鮮意愿。
線上特產零食風靡全國
系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帶動線上地方特色美食的生意,這讓過往只存在于伴手禮清單中的地方特產零食迎來了去全國各地吃貨家“串門”的時代。《報告》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線上地方特產零食的消費人群逐年增長,其中23—28歲以及51—70歲的消費群體是2017年線上特產零食的主要偏好人群。與此同時,消費者購買線上地方特產零食的品類也日趨均勻,在堅果炒貨和蜜餞果干類特產上的精力,開始逐漸分散至肉干鹵味和糕點點心類特產零食上。縱觀2017年線上銷售額前十的地方特產零食所在省份不難發現,來自四川、浙江和湖北的肉干鹵味,來自云南、安徽的糕點、點心在2017年更受歡迎。
網紅零食尋求個性、注重趣味
從線下代購到線上流行,得益于明星效應獲得線上日均銷售額增長超過160%的2017年零食界的網紅“臟臟包”,讓人們看到一場娛樂性事件營銷對零食走紅的推波助瀾。臟臟包之所以能夠娛樂大眾,引發追捧,成為話題,歸根結底得益于打造零食網紅的思路,從產品的名字、外形、口味到品嘗的方法過程都需要花心思設計以勾起消費者獵奇心理。《報告》中列舉的系列2017網紅零食,臟臟包、半熟芝士、豆乳盒子、毛巾卷、雪花酥、牛軋餅等,不難發現它們尋求個性、注重趣味的共性。此外,從2017年線上網紅零食品類的銷售分布來看,糕點點心類零食占比過半,隨后是餅干膨化類產品,烘焙行業可謂是零食網紅的發酵沃土。
在全民消費升級的市場催生下,更加日常化和娛樂化的零食也隨著消費者的需求升級以及獵奇消費心理的推動,實現了在口味類型上的日益泛化創新、在制作工藝上力求健康先行以及在產品營銷上的逐步娛樂化融合。無論是對于老牌零食廠商還是新晉初創品牌,當下都是一個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看破時局還不夠,洞悉未來才是先機。(記者羅晨)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