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龍蝦重金屬超標、黃鱔避孕藥催肥等謠言不要再信啦!


    這些水產品謠言別信了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22





      進入夏季,小龍蝦、烤魚等水產品大量上市,備受消費者歡迎。然而,關于水產品的謠言卻總是影響大家的“食欲”。為了防止一些謠言再次“興風作浪”,本期主持人梳理了一些“熱門”謠言,以正視聽。

    小龍蝦 重金屬超標
    圖片來自網絡

      山西網友“等風來”:據說小龍蝦是一種蟲子,生長環境惡劣,體內聚集了很多重金屬。那么,小龍蝦還能吃嗎?

      主持人:小龍蝦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蝦”,是一種淡水蝦,不是蟲子。小龍蝦原產于美國東南部,所以又叫美國螯蝦,它是最具食用價值的淡水龍蝦品種。小龍蝦是雜食動物,以水底有機質、水草、藻類、水生昆蟲、有機碎屑等為食。因為它食性雜,所以生命力很強,能在污染水體中生存,但這并不能說明小龍蝦喜歡在污水里生活。野生小龍蝦生長在稻田和水溝里,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小龍蝦絕大多數是人工養殖的,且養殖基地對水的潔凈度要求很高。


      此外,由于小龍蝦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能夠在污染嚴重的地方存活下來。但是,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且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肉里的重金屬未必會超標。即使水中有重金屬,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來說,重金屬一般集中在小龍蝦的頭部,且不會積聚太多,消費者在吃小龍蝦時只要不吃蝦頭即可。


      江蘇網友“四季檸檬”:市場上經常看到又粗又大的黃鱔,是因為用避孕藥催肥的嗎?


      主持人:黃鱔變得又粗又大是因為在飼養過程中,采用了科學的飼養方法,解決了影響黃鱔生長的水溫和餌料等問題,與避孕藥無關。


      資料顯示,黃鱔刺少肉厚,營養價值較高,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黃鱔是以肉食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歡吃鮮活餌料,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黃鱔有忍耐饑餓的本領,吃飽一餐,通常可以3天至5天不吃食物。因此,黃鱔的攝食能力和餌料來源有限,其生長速度與攝食量多少有關。黃鱔在長期不攝食的情況下雖不會死亡,但體重會明顯降低。如果使用避孕藥,不僅不能促進黃鱔生長,反而會加速其死亡。因為黃鱔吃了添加激素的飼料后,可能出現代謝紊亂,導致抗病力差,嚴重時會死亡。


      河北網友“沖上云霄”:有網上傳言說魚販子為了讓魚更活躍,會在水中添加一些藥物,而且人食用這樣的魚后會致癌,真相究竟如何?


      主持人:網友所說的藥物應該是“魚浮靈”,這個謠言早在2012年就出現了。事實上,“魚浮靈”既非回生神藥,也無毒害,而是固體雙氧水,主要成分一般是過氧碳酸鈉,投放到水中后,會水解為碳酸鈉和雙氧水,碳酸鈉將提高水的pH值,雙氧水堿性條件下更容易釋放氧氣,從而起到提高水體溶解氧效果。


      個別不法商販可能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品過氧碳酸鈉來替代漁業用“魚浮靈”,這種情況下確實有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屬等有害成分的風險。消費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水產品。 (本期主持人 吉蕾蕾)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千億元小龍蝦市場規模和高額利潤引電商資本融入

      千億元小龍蝦市場規模和高額利潤引電商資本融入

        每年從4月底到5月初便開始進入“龍蝦季”,小龍蝦早已被稱為“夜宵界的網紅”。而今年恰逢世界杯,生鮮電商盯上了“麻小”這片千億元規模的大市場,將線上下單、當日送達的即食小龍蝦作為新零售“試驗場”。
      2018-04-26
    • 巨頭紛紛入局,小龍蝦產業拉開整合大幕

      在小龍蝦迅猛發展的同時,行業弊病愈發凸顯出來。如缺乏行業標準,產品品質難保證,再加上供應端加工、研發技術不達標,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使得小龍蝦產業頻頻遭受質疑,影響整體發展。
      2018-05-01
    • “小龍蝦”撐起洞庭湖區百億元綠色新產業

      “小龍蝦”撐起洞庭湖區百億元綠色新產業

        五月是小龍蝦上市旺季,每天凌晨2時起,家住湖南南縣青樹嘴鎮的養殖戶唐軍芳便和家人頭戴探照燈、身穿水褲,帶著四五個白色籮筐,到自家200畝的稻田里捕蝦。而100米開外的南縣黨建促脫貧攻堅示范基地燈火通明,商販們正吆...
      2018-05-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