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中國葡萄酒話語權關鍵在于做強“領導型”品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1





      2018年上半年財報季落下帷幕,與我國白酒的“整體復蘇”相比,國產葡萄酒也顯現出了難得的“暖意”。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總營收43.34億元,較去年小幅上漲4%。除莫高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銷售額下滑外,其余10家均保持增長。然而,相較于白酒市場,國產葡萄酒依然體量偏小。酒水分析師蔡學飛這樣評價國產葡萄酒的生存狀況:產品結構低端、品牌老化嚴重、受到進口酒沖擊、消費升級與渠道結構變化等影響,企業經營情況開始分化,但是整體依然在惡化。國產葡萄酒行業未來如何前行,值得業內深思。


      國產葡萄酒內功缺失


      張裕、長城、王朝被稱為國產葡萄酒“三駕馬車”,但3家業績與白酒業龍頭相比相差巨大。據悉,茅臺上半年營收333億元。


      不過,隨著國產葡萄酒的戰略調整,專家預測,未來國產葡萄酒龍頭也將重回增長軌道。北京卓鵬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卓鵬表示,新周期下,未來3年國產葡萄酒話語權在新高端。商務消費已經成為葡萄酒消費的主力,次高端價位出現放量增長,而國產酒在這一價格帶長期處于弱勢。


      公開數據顯示,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中,營收分化明顯。第一名張裕以28.29億元,占據了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65%以上的總營收。凈利潤方面,半數企業出現下降。其中,隸屬于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的中葡股份虧損最多,接近5000萬元;位于新疆的芳香莊園凈利潤為-340萬元,降幅最大,較去年同期下降1179%。


      張裕、長城、王朝的營收數據,可以反映出國產葡萄酒的主要現狀。張裕葡萄酒2018年上半年營收28.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1%,占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總營收的65%以上。不過,受到原料及包裝材料價格上漲、折舊增加等因素影響,凈利潤下降5.11%,為6.36億元。


      此前,中糧長城也面臨連年虧損的困局。自2017年10月從中國食品有限公司業務中剝離以來,新任總經理李士祎轉向聚焦品牌和大單品戰略,并提出2018年重回20億元陣營的目標。截至今年1月,長城葡萄酒宣布已砍掉407個SKU(庫存量單位)。而在此前,長城的單品數量高達2000多款。


      另一駕“馬車”王朝酒業,業績持續低迷,已經跌出三巨頭之外。公司總銷售收入約為1.66億港元,同比減少29.7%。王朝酒業表示,公司預期該期間綜合虧損同比上升約20%,該上升主要是因為收入和毛利減少所致。“中國消費者對于國產葡萄酒概念模糊、認知有偏差,不利于國產酒與進口酒的競爭。”蔡學飛表示。


      蔡學飛還認為,國產葡萄酒酒企規模較小、較散,渠道以傳統經銷制為主,機制不夠靈活。再加上消費者國產葡萄酒消費者教育長期缺失,對于企業推廣有阻礙。品牌的低端化,缺乏核心品類概念支撐,導致國產葡萄酒的內功缺失。


      面對進口酒擠壓困境求生


      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根據預測,在未來3年內,我國的葡萄酒銷售量將會增長39.8%,而我國也將繼美國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家。與我國葡萄酒市場的不斷擴容相比,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0億升,同比下降5.25%。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7.46億升,同比增長16.88%,進口總額為2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7.96%。


      面臨進口酒的擠壓,國產葡萄酒的生存情況并不樂觀。張裕在財報中稱,今年1-6月份,國內葡萄酒行業總體較為平穩,但受到國外葡萄酒大量涌入,其產品價格區間進一步下移,國內葡萄酒市場特別是中低價位葡萄酒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而張裕收購的4家主要境外子公司中,西班牙愛歐集團、智利魔獅葡萄酒公司、澳大利亞歌濃酒莊3家營業利潤均出現虧損,虧損額分別為人民幣77.1萬元、158.2萬元、38.6萬元。


      2017年年底,張裕董事長由原總經理周洪江接任。換帥之后,張裕提出了“聚焦高品質、聚焦大單品、聚焦中高端”三個聚焦戰略。同時繼續實施國際化戰略,推進境外收購工作。


      中糧酒業旗下板塊主要為中糧名莊薈、中糧長城及酒鬼酒。其中,中糧名莊薈主要為進口酒銷售平臺。數據顯示,從2014到2017年,在總經理李士祎的帶領下,中糧名莊薈每年都保持了三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36億,凈利潤414.74萬。而中糧長城此前一直面臨業績虧損的困局。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因中糧名莊薈的突出業績,李士祎競聘成為中糧長城的總經理。之后長城主推大單品及產區化戰略。


      近日,長城華夏又推出“華夏亞洲大酒窖”戰略大單品,旨在將其打造為中國濃郁厚重型品質葡萄酒的代表。此外,長城還在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蓬萊海岸產區等地進行產區布局,并針對當地的風土特色打造桑干、五星、華夏、天賦等不同價格帶的大單品。


      從2018年開始,國產葡萄酒開始進入快增長的快車道,不過進口酒依然是近5年的一大風口。著名葡萄酒營銷專家王德惠指出,未來,國產酒也將重回增長軌道,因為國產酒的品質在提高,企業在競爭中正在走向成熟,特別是大企業,例如張裕和長城的戰略調整,將會推動國產酒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國產葡萄酒次高端市場擴容


      葡萄酒市場調查機構——葡萄酒智情研究發現,在中國市場,被當做日常社交飲品的葡萄酒僅占市場的一小部分,商務消費仍然是這個葡萄酒的消費主力。這部分群體占葡萄酒飲用者總數的22%,而其葡萄酒消費占比卻高達41%。


      “這個群體通常購買高端、次高端葡萄酒用于商務宴請和禮品贈送,但其在自身日常消費方面卻不可能消費這些品牌。”田卓鵬分析指出,三公消費退潮后,高端葡萄酒市場有所萎縮,但在頂級商務接待消費的的支撐下相對穩定,在次高端,也就是精英商務接待價位段則出現放量增長。


      然而,傳統高端洋品牌多為舊世界名莊酒,產量有限。國產酒長期在此價格帶處于弱勢,導致這一細分市場呈現局部供不應求。同時,當前葡萄酒消費依然以一線城市為主,但伴隨著互聯網特別是電商渠道的發展,三四線城市葡萄酒滲透率增長,擁有品牌優勢的國產大眾葡萄酒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認為中國葡萄酒的春天,從這個季節,也就是三季度真正開始。”李士祎近日發表了對行業的看法:無論是消費市場的崛起,還是酒水渠道發生的改變,都在推動整個中國葡萄酒產業進入一個真正的春天。


      “在商務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的大環境下,國產高端、次高端缺乏領導型品牌。”田卓鵬預判,未來3年國產葡萄酒的話語權在新高端。300元以上的中高端葡萄酒關鍵在于搶占精品終端,100元以下的大眾酒關鍵在于渠道下沉,三四線城市發展空間巨大。(李文賢)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進口葡萄酒擴容 大單品成新商機

      進口葡萄酒擴容 大單品成新商機

      進口葡萄酒的中國市場目前正處于快速擴容期,但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洋品牌的認知度低、認知意愿也不高。對此,3月19日在第三屆中國進口酒市場趨勢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建議,企業可通過打造大單品,破解進口葡萄酒市場所遇...
      2017-03-21
    • 中國超過美國 成為智利葡萄酒最大出口市場

      近日,智力葡萄酒最新銷售數據顯示,2016年,智力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額達到1 95億美元,而美國為1 83億美元,英國為1 48億美元,日本為600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智力對美國和英國的出口額分別下降8%和9%,中國成為智力最大...
      2017-04-20
    • 國產葡萄酒尋路突圍:靜下心來才能做好自己

      國產葡萄酒尋路突圍:靜下心來才能做好自己

      2012年開始,限制三公消費讓葡萄酒行業陷入低谷,而3年調整期之后,改換完增長引擎的酒類行業迎來復蘇,但葡萄酒行業卻呈現分化趨勢,進口葡萄酒大幅增長,沖擊之下,國產葡萄酒市場萎縮、份額降低。但記者了解到,隨著這一系...
      2017-07-10
    • 品質消費需求提升 中國葡萄酒業結構需調整

      品質消費需求提升 中國葡萄酒業結構需調整

      中國葡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中國特有的歷史條件、食品結構和飲酒習慣,中國葡萄酒業發展得一直比較緩慢。但是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中國本土的葡萄酒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葡萄酒業正在進入多元化時代。
      2017-07-13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