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圣牧有機戰略進退兩難連續兩年出現巨虧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09





      日前,號稱“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圣牧宣布暫停部分牧場的有機認證。其實,中國圣牧有機原料奶的售價早在去年就已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部分有機原料奶以非有機價格出售的情況。歷經多年高速發展后,中國圣牧的有機戰略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自2009年創建以來,中國圣牧就以沙漠全程有機的特色在行業獨樹一幟。2014年上市之初,中國圣牧立下了3年增加18座有機牧場、有機奶牛數量增至12萬頭的雄偉目標。但受市場需求疲軟、奶價下行等影響,中國圣牧自去年以來陷入巨虧。
     
      業內認為,中國圣牧的有機布局是在資本驅動下完成的,并非市場推動。受地理位置、市場需求等影響,圣牧的高成本原奶只能作為常溫奶原料,與國際奶價相比沒有優勢,其自有液奶產品此前一味打折促銷也損害了有機奶的高端品牌形象。
     
      有機原奶業務收縮
     
      9月10日,中國圣牧發布公告稱,將對其部分認證屆滿的牧場不再申請有機認證,理由是“迎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提高運營效率,并為其股東帶來更佳的回報”。
     
      對于暫停認證的牧場數量及可能帶來的業務影響,中國圣牧9月14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中國圣牧此前運營牧場35座,其中有機牧場23座,由于需要公告披露,因此暫不能提供停止認證的牧場數據。
     
      事實上,中國圣牧早在2018年中報里就已顯現出有機原奶業務收縮的端倪。今年上半年,中國圣牧原料奶銷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2%,但由于受乳制品行業供需關系等因素影響,其部分有機原料奶以非有機奶的價格售予客戶,導致有機原料奶的對外銷售單價下降21.1%,有機原奶的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3.0%降至21.6%。
     
      早在2017年,由于受國內原料奶市場需求疲軟及奶價下降等影響,中國圣牧原料奶售價就出現了較大降幅,其外部銷售價格從2016年的4699元/噸降至3864元/噸,奶牛養殖分部的整體銷售收入也從26.63億元下降至25.02億元。
     
      對于如何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圣牧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圣牧奶源是主營業務之一,奶源方面有機奶成本較高,根據下游客戶需求和企業自身營銷核算具體量進行奶源基地的調整,有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并稱“圣牧品牌正在調整期,未來只會增加有機奶量,不會存在減少現象”。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圣牧減少有機牧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有機牧場每年會花費大筆認證費用,在奶價下行期無疑凸顯了運營成本;二是有機奶本應是稀缺資源,但以目前圣牧的體量來看,其已將有機奶搞成了大眾奶,因此當前需要減少有機養殖規模和成本。
     
      也有分析認為,眼下圣牧陷入了有機飼養高成本與奶價持續低迷、有機原奶產量過剩與市場需求有限、有機牧場減少與資本市場故事無法延續等多重矛盾中,亟待戰略調整。
     
      連續兩年出現巨虧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圣牧由蒙牛前執行董事姚同山于2009年10月創辦,以沙漠全程有機產業體系為特色,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與今日收縮有機牧場策略不同,中國圣牧此前曾經歷長達7年的快速擴張期。
     
      根據中國圣牧2014年6月30日發布的上市文件,中國圣牧2010年從事非有機原料奶的生產,2011年開始生產有機原料奶,2012年將業務進一步拓展到自有液態奶品牌。截至2013年底,中國圣牧共有13個有機牧場和12個非有機牧場,有機奶牛30621頭。
     
      彼時,中國圣牧的銷售收入從2011年的3.89億元增至2013年的11.4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71.4%。在此背景下,中國圣牧做出大膽規劃:2016年底前,投資7億元額外建設18個有機牧場,有機奶牛總數增加至12萬頭。這也意味著圣牧平均每年要增加6座有機牧場和近3萬頭有機奶牛。
     
      不過截至2017年底,中國圣牧僅擁有23個有機牧場、有機奶牛95181頭,并未實現其目標。與此同時,中國圣牧在2015年達到業績高點后,于2017年迎來9.86億元的巨虧。2018上半年,其虧損面擴大至10.67億元,凈利降幅達16819.9%。對于業績虧損,中國圣牧主要歸結于三點:一是原料奶市場需求疲軟、奶價格降幅較大導致生物資產減值;二是資產或應收賬款減值撥備;三是自有液奶品牌銷量大幅下滑。
     
      乳業上游雜志《荷斯坦》主編豆明認為,中國圣牧的布局是在資本推動下完成的,而非市場需求推動。在廣東、福建地區,原奶價格高,養牛是賺錢的,原因就在于當地主要發展巴氏奶等低溫產品,有市場需求。另一家大型上游乳企現代牧業2018年上半年之所以減虧,也是因為其有一半市場在南方。相比之下,中國圣牧的原奶只能作為常溫奶原料,與國際市場奶價相比沒有優勢,“中國市場是開放的,作為企業究竟要生產什么需要想清楚。”
     
      自有液奶成為拖累
     
      除了看似不合市場需求的有機原奶生產規模外,中國圣牧的自有液奶品牌也被業內視為拖累其業績下滑的一大主因。
     
      2017年,中國圣牧整體液奶銷售收入由2016年的21.06億元下降至14.28億元,降幅達32.2%。由于液奶收入已占圣牧整體收入的52.7%,因此該業務板塊對圣牧整體業績的拖累作用也更加明顯。2018年上半年,圣牧自有品牌液奶銷售額為4.8億元,同比下降約31.1%,在集團營收中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60.5%下降至34.3%。
     
      宋亮認為,上游乳企在市場教育、品牌宣傳等方面不如下游乳企專業,“當前的乳品市場并非供不應求,彼此同質化嚴重,因此需要品牌投入。”而早在中國圣牧發布2017年財報時,豆明就指出,“牧場直接做終端沒有問題,但要不要自己去做?在國內企業加強、國外產品進入的情況下,圣牧可謂走了一步險棋。”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是大北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邵根伙執掌圣牧的第二年,與創始人姚同山時期不斷上馬液奶生產線、走打折促銷路線不同,如今圣牧對下游市場更側重于穩價與高端形象的維護。
     
      財報顯示,中國圣牧于2017年在終端市場實施高端、高價值的“穩價”戰略,同時加大對經銷商、分銷商的扶持力度,因此也導致該板塊收入大降。今年上半年,中國圣牧依然要求市場終端全面穩定價格,同時調整上下游產品的銷售結構,以匹配其新制定的“以產定銷”有機液奶銷售策略,優化回款質量。圣牧坦言,公司自2018年以來對銷售渠道、合作伙伴隊伍的優化調整在推進,但全部完善仍需時間。
     
      宋亮認為,圣牧減少有機牧場的數量及下調自有品牌液奶在營收中的比重,是基于當前市場的無奈之舉。有機奶產品本應定位為稀缺資源,而圣牧此前在終端市場一味打折促銷,損害了其品牌形象。從這一點來看,圣牧目前采取縮減奶牛數量、實施高端穩價策略是正確的。在減少成本支出的情況下,圣牧下半年依然有望扭虧。(作者:郭鐵)
     
      轉自:新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酒企密集發布2017年銷售策略 兼并重組望成趨勢

      3月23-25日,第96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將在成都召開,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就此發布了經營、招商相關的策略。多位酒業專家表示,2017年白酒市場集中度將不斷提升,白酒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兼并重組將成趨勢。
      2017-03-21
    • 食鹽專營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將建信用管理制度

      食鹽專營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將建信用管理制度

      國務院法制辦近日就《食鹽專營辦法(修訂送審稿)》和《鹽業管理條例(修訂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送審稿強化食鹽安全管理,要求建立食鹽信用管理制度,從食鹽生產、批發等方面,進一步保障食鹽質量安全和供應安全。
      2017-03-21
    • 乳業應向現代化生產要競爭力

      我國乳業競爭力不足在于高成本,因此要加快建設現代乳業產業體系。一是降低養殖成本;二是優化產品結構。
      2017-03-21
    • 食品標準體系“瘦身”后仍存混亂:交叉、重復、脫節

      “標準一大堆,不知用哪個”——2013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全面啟動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梳理出近5000項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最后整合發布為約1000項標準的各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錄。
      2017-03-21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