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18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直銷市場專項執法行動成果,同時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加強對直銷企業的監管。此外,商務部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的審批、備案等事項,正在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工作。業內專家認為,由于目前大部分保健食品企業采取直銷模式,對于這種銷售模式從嚴監管可以凈化保健食品市場環境,有利于行業更健康發展。
2005年,國務院通過了《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明確了我國法律語境下傳銷和直銷的定義。條例指出,我國的合法直銷是指持照合規的單層次直銷,而其他模式包括多層次直銷均被認定為傳銷。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印波表示,單層次直銷盈利較少,而多層次銷售只要能夠賣出商品或拓展市場就能獲得相對豐厚的收益,自己既可以是經銷商又是零售商,許多企業采取此種模式獲利頗豐且迅速擴張占領市場。可現實中,經常發生收取高額加盟費等情況,使得拉人加盟的收益遠大于正常銷售商品,從而走上傳銷的違法犯罪道路。
中國保健協會相關專家向記者表示,目前傳銷具有以下“三高”特點:第一,成為代理的門檻高,需要交納高昂的代理費和加盟費;第二,承諾高回報,只要拉更多的人加盟就有更高的回報;第三,高頻率洗腦,通過虛假宣傳達到神話產品的目的。
據了解,自2006年商務部頒發直銷牌照開始,目前我國有91家企業拿到了直銷牌照,其中有73家經營保健品業務,占比高達88.2%。上述受訪專家表示,保健食品行業中有很多企業打著直銷的幌子做傳銷,“為了收取加盟費,很多銷售人員大力發展‘下線’。這些‘下線’被洗腦后,自己或者親人生病不去正規醫療機構治療,反而相信保健食品可以治療疾病,結果耽誤了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這種現象在業內發生過多次,嚴重威脅到了社會的安定和諧。”
來自商務部網站的信息顯示,2018年僅僅只有一家企業拿到了直銷牌照。有媒體評論認為,我國的直銷行業管理已經進入了史上最嚴的監管期。2019年4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直銷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各地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應按照《直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直銷經營主體的監管,關注其是否獲得直銷活動區域許可、是否及時變更直銷經營許可和企業登記注冊事項等;加強對直銷經營活動的監管,關注退換貨制度是否有效執行、直銷產品是否超出產品核準范圍、是否有夸大或虛假宣傳及欺詐消費者等情形。
一位曾經從事保健食品經銷的人士向記者坦言,目前各地對于可以創造巨大稅收、解決就業的產業是保護的,這就難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另外,監管部門在監管時有一定難度,取證較為困難,如果沒有人舉報,一般不會管。他希望可以出臺可行性更強的方案,促進保健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保健協會的相關專家表示,對于傳銷,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懲處的力度,必要時可以吊銷牌照、強制退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互聯網電子商務監管部門應該形成合力,防止直銷企業打著合法經營的名義從事非法傳銷活動。另外,一些社區的宣傳部門應當加強有關傳銷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甄別能力。(記者頡宇星)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