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人造肉概念紅火 短期難撼大豆市場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27





      近期,廣州日報報道了人造肉概念紅火現象,引發業界不小關注,而中國首批人造肉恰好日前揭開神秘面紗,被制成雞肉卷、獅子頭、漢堡、冷面等產品亮相,有國內消費者第一時間嘗到人造肉食品“頭啖湯”。盡管概念炒得如火如荼,但在食品專家看來,產業仍處于萌芽起步階段,短期內不會影響大豆市場。

      我國人造肉市場仍較“初級”

      據“試吃”過的消費者反映,人造肉味道與真肉比較接近,但韌勁不如真肉。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得知,不少消費者將人造肉與素雞、腐竹等豆制品混為一談,還有的對概念模糊不清。

      記者了解到,人造肉按制作技術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的大豆蛋白肉,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制品;另一種則是利用動物干細胞制成。

      據悉,目前國外的人造肉技術多是從豆類、小麥等植物中提取蛋白,模擬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廣州日報記者,目前來看,國內人造肉市場從產業端到消費端都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水平與國外巨頭仍有不小差距,但他認為,國產人造肉在未來迎來紅利。“國內消費升級提速,隨著老齡社會來臨、素食消費者增多,紅利疊加會推動我國人造肉市場的發展。”

      短期不會對大豆市場供求產生較大影響

      朱丹蓬表示,豆類制品的制作只是對植物蛋白進行一個深加工,而人造肉則是對植物蛋白進行更高水平的精加工,在研發、結構、工藝、技術等方面的級別更高。與復合肉相比,人造肉基于植物蛋白為原料,食品安全相對有保障,長遠來看,植物蛋白的發展前景也相對更好。

      記者了解到,作為大豆主要消費國,我國大豆產能一直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內大豆市場需求主要依賴進口。

      不過,朱丹蓬告訴記者:“目前來看,人造肉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吃的人也比較少,對于大豆的需求相對較小,因此不會對大豆市場的供求產生較大影響。”(全媒體記者 趙方圓 涂端玉)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人造肉”即將端上美國人餐桌

        據美國《科學》雜志近日報道,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俗稱“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宣布,他們將聯合對這種肉類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給全...
      2018-11-26
    • “人造肉”成新風口,但離擺上餐桌還有多久

      無論是從生產技術,還是從肉的營養、味道和價格來看,人造肉離真正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還有不短的距離。
      2019-05-09
    • 中國第一代“人造肉”預計9月上市 口味與真肉接近

      隨著比爾·蓋茨等大腕力挺的“人造肉”研發和制造企業受到市場追捧,以及漢堡王等快餐品牌在美國推出人造肉漢堡,“人造肉”成為新風口。
      2019-08-20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